使用美图秀秀第一人竟然是慈禧,20多箱珍宝没保住肖像权

颐和园中现珍藏着一幅存世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油画像,也是慈禧生前最后一幅油画像。其作者是外国人,名为华士·胡博。1905年,胡博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信,要求他为一名重要人士画像,到了中国他才知道这位重要人士就是慈禧太后。

与胡博其他作品相比,我们得知当时已开始流行写实主义肖像,但为了博得慈禧的欢心,他特地改用中国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油画讲究解剖结构和透视原理,强调明暗光影效果,此画用笔细腻,颜色鲜艳,构图对称,让慈禧显得年轻貌美。当时慈禧已71岁,胡博·华士连续四天早上为慈禧现场画像,但她在见到头像小样后并不满意,要求去掉脸部阴影,眼睛加大,嘴唇加厚。胡博·华士按要求进行修改,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幅“非写实”的“年轻”的慈禧油画像。

图——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画面上的慈禧面带红光,锐眼有神,身着黄色镶砖寿字袍服,手持牡丹团扇,头戴百粒珍珠冠,与身后景物相互映衬,一个饱含威严又略带慈祥的至尊形象跃然纸上。她赐给胡博·华士多少报酬无人知晓,只是有记载赏赐中有很多珍贵官窑瓷器和古董珍玩,具体数目并无记录。但是我们从胡博·华士带回纽约的行李可见一斑,他竟然漂洋过海“随身”携带了27件行李!!哎哟想想就心肝疼,都是文物哇文物哇!!

有趣的是,对西洋画一无所知的慈禧,在画像之前曾急不可耐地提出过不少问题,如为什么要坐着画呀?别人能否代坐?是否每天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首饰珠宝?等等。出于迷信,慈禧还专门择定黄道吉日,叫人帮她精心梳妆打扮,换上绣有紫色牡丹的朝服,披着寿字嵌珠花巾,头上戴着玉蝴蝶和鲜花,手上戴着玉钏及长长的护指套。总之,慈禧尽最大可能的彰显着一个女人所独有的显赫身份。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慈禧画像便已有残损,整幅画受潮泛黄,画布松弛,除面部破损较轻,衣服和背景多处有褶皱纹,且颜料脱落,露出画布,破损情况仍缓慢发展。

图——油画未修复前(她老人家这一头的珍珠玉石,想问问:沉不?)

由于国内缺少油画修复专家,一直采取谨慎的保护措施。直到2008年与荷兰林堡省文物修复研究所合作,才开始修复此画。中荷专家修复小组首先对该画做了长达几个月的X光等扫描分析,再通过数码比较认定,利用原画的对称性对掉色部分进行修复。在近20天的修复过程中,给原画加固,弥补蛀洞,最后重新上色,每一个重要修复步骤都要提前报备,经我方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所有过程均用文字、图片、纪录片等形式记录了下来。2008年11月,颐和园和荷兰文物修复专家宣布慈禧油画像修复成功,并开始对外展出。

图——再现西太后

有一件事慈禧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给了这画师这么多珍宝古玩,胡博·华士还是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原来,这位画师对“非写实”的慈禧画像并不满意,于是后来把起初画的头像小样也画了出来,只是背景不一样而已。在这幅肖像画上他以细致的笔法,加上阴影的运用,捕捉了一个年迈,神情庄重而严厉的慈禧。目前,这幅略小的写实慈禧油画像收藏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翻到第一张图片对比一下。

图——现收藏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的写实慈禧油画

那么,慈禧现实中到底长什么样子?下面有张非常清楚的标准照可以参考,这是慈禧太后于1903年拍摄的,比华士·胡博所画的油画还早两年,如此看来,华士·胡博的写实版仍是手下留情了。画师在这两张画的时候,不知可否知道,他画笔下的这位雍容华贵的叶赫那拉·杏贞(慈禧原名),如何掌握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生死命脉!

图——慈禧太后于1903年拍摄的标准照(这张是相机,不是油画)

最后再加一点料,有学者认为慈禧执掌朝政达48年之久,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也亦然,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于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