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理论基础篇 | 关于气压避震后胆的深度调整

首先,FOX把自家的气胆气室结构,分为SV、LV、 XV1、XV2四种:

有外部气室的XV1和XV2两型号,虽然很容易目测其区别,但具体的型号名称还是得登陆FOX网站查询才能确定

FOX提供了5种不同体积的气室容积调整垫块,其中较大的0.8和0.92厚度型号只能用于LV规格后胆

淘宝上可以买到的垫块和0.2、0.6规格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切割0.6来得到0.4垫块的体积

FOX在其客户服务资料里给出了一份气室容积对应弹簧线性的表格:

FOX明确禁止一些不合理的气室容积状态,即表格中的DNU(DO NOT USE!):小气室SV气胆不可以加入过大的垫块,因为气室容积余地本身已经不大了;几种大气室LV气胆不可以完全不留垫块,因为气室过大后弹簧线性会太疲软,末段的防打底也就无法保障。同时FOX还将弹簧线性数据在2.9~3.1之间的状态定义为最佳线性。因为没有具体的说明,所以我们并不清楚2.9~3.1的线性是何种状态。

然而结合网站上的另一张图,又可以稍微再推测出一些端倪:

这是FOX网站上表示不同气室容积下的气胆弹簧线性的图。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加上一条横线MAX作为骑手所需要的气胆最大弹力,弹簧曲线高于这条线的便视为无法压缩,也就是末端不会打底;再做一条代表金属弹簧线性的蓝色直线。根据这些资料就很容易理解:无垫块(NO SPACER)时气胆的曲线中段就开始偏低,末段没有上扬到MAX线以上,表示中段缺乏支撑力,末端行程很容易被压缩而且会打底;而装入大垫块(LARGE SPACER)后气室容积太小,使得曲线末段弹力上扬过快,导致行程利用率不足,比如6寸后行程的车子最后1英寸始终压不下去。所以相对的,正确的垫块(MEDIUM SPACER)调整出合适的气室容积,可以带来最好的状态。这或许就是FOX定义为2.9~3.1的弹簧线性所带来的气胆效果。

但是将这样的气胆弹簧曲线和金属弹簧的蓝色直线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该曲线的初段是明显过硬的,喜欢后轮贴地的车友肯定不会喜欢在路面小起伏也颠簸的厉害。可能前些年厂家对气胆设计的理解就是这样,并不认为初段偏硬朗有什么不妥。而在FOX即将推出的新款气胆上,采用了外挂气室来加大负气室容积的做法,使初段的力量上升比以往型号更平缓,整体线性也就更接近金属弹簧了。

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在充分理解厂家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也要兼顾自己的骑行需求,才能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气胆状态来。在这三条曲线里,选择最大的垫块,再将气压降低,使末段不容易打底的同时初段也变的更灵敏,很可能是更多车友喜爱的选择。当然,这样做你也要对弹簧曲线中段下沉偏大,该行程缺乏支撑力的情况有所准备。

FOX公司2016款EVOL气胆照片和弹簧线性与旧款LV型号对比图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最近对朋友2014款 merida 160车上所配的后气胆FOX FLOAT CTD LV,眼对眼长度216进行调整:

对照前面的表格可知,该气胆最线性弹簧系数2.9出现在搭配最小的0.2号气室调整垫块时。相信很多人会认为FOX出厂时应该给它配的就是0.2号垫块吧?拆开一看……

妥妥的是最大号0.9的垫块!此时弹簧系数为3.8,相当高

经过多次更换垫块微调线性后我发现:用0.2的垫块时,要保证末段有支撑不容易打底,需要相当高的气压(本人体重76KG,要打到170psi以上),但是气压过高又会使初段的灵敏度差得如同棍子。原配0.9的垫块可以在较低气压时确保不打底,但是中段行程很虚,毫无支撑感;而且行程到达无法压缩部分时的触底感觉,像顶到东西一样硬邦邦,和金属弹簧那种被弹力拉回来完全不同,非常不舒服。

0.4和0.6垫块调出的线性都相当理想,但是考虑到初段行程的灵敏度,以及车主体重比我要轻不少,所以最终我给它配上的是0.6的垫块。淘宝买到的垫块内径偏大,在LV版CTD中容易松脱,所以给黑色固定轴上包了一圈塑料纸来弥补。固定好后,垫块在气胆内是不活动的,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经过多位车友的试骑,气胆状态得到一致认可。

在ROCKSHOX网站上虽然没有找到详细的气室容积调整资料,但是有一份关于外挂气室容积调整的说明,有相当借鉴意义:

“无底圈”的作用和FOX的容积垫块一样,都是通过占用空间以实现减少气室容积的效果

FOX的垫块可以用在Rockshox上(只要能安装稳固并且不影响行程压缩),Rockshox的橡胶圈思路当然也可以用在FOX XV系列,marozcchi ROCO air,还有manitou等各种有外部气室的气胆上。我们只要结合车架连杆特性去仔细谨慎的微调,有规律的积极尝试和记录,必然能够一步步的接近最理想的状态。

单独气室部分便能有这么大的调整余地,再结合阻尼部分,气压后胆的可塑性之大,可玩性之丰富,是非常令人陶醉的。我个人一直认为,玩软尾就是玩机械。在反复的调试中,你也会更加了解气胆的各种状态,以及车架在气胆配合下呈现出的不同特性,然后对后避震的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对于真正热爱软尾山地车的人来说,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