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上学就哭泣,专家说是学校恐惧症

农夫在春天时播下种子,期待秋天收获丰产,最初也是期盼小苗茁壮成长。然而,有些农夫任小苗生长在自然的阳光雨露中,没有殷勤地细心照料,却在收获的季节叹息抱怨。请问,枯黄的小苗,何罪之有? ——题记

朝气蓬勃、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至纯至真……在孩童世界里,心灵的天空是透明的,像天使一般的纯洁、美好、自然和宁静。然而,这种完美心灵有可能被意外打破,沾染上尘世的纷扰和喧嚣,被桎梏在匣子中不得伸展。

从今天起,穿梭于孩子心灵世界的专家,嘉树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朱迎春跟您分享几个心灵故事,以便家长更早察觉孩子的异常心理,指导家长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为孩子建立一个相对民主和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事例:8岁的Anne一听到“要上学”就情绪低落、害怕、哭泣,最长的一段时间是1个月不上学。这个症状是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的,刚开始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与同学交往,考试成绩不理想;后来经常感冒,病愈后不愿意上学。上学前,家长费尽心思劝其上学;到学校后,经常哭泣,要求回家。在家里的时候,Anne只看电视,回避谈论学校的事情,眼含泪水,时常叹息。

嘉树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朱迎春点评:拒绝上学,也被称为学校恐惧症,围绕不上学而出现一系列情况,找各种理由(如生病)不上学,上学后给予捣乱(如哭泣,干扰课堂纪律等)。允许孩子不上学,在家里看书或游戏、活动时,各种疾病和捣乱情绪消失。

让孩子愉快地回归学校,需要家长像警察一样明察秋毫,查出诱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常见的原因有2个:一方面是儿童的气质和性格,如脆弱、胆小、易紧张和焦虑、多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对环境中的挫折耐受性较差;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如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或体罚或遭到同学的嘲笑或歧视、学校环境发生改变、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值高等。

心理医生和Anne交流后发现,Anne自幼稍内向,自尊心较强,不喜欢运动和游戏。在上学校二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Anne因动作较慢被老师点评为“大熊猫”,被同学们集体嘲笑。后来,Anne不愿意上体育课,逐渐发展至不愿意上学。知道了原因,心理医生和家长共同努力,用伟人的故事反复鼓励和支持患儿,建立重新上学的信心,并与学校联手帮助患儿重返学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