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预存“救命血”难在江城医院推广?

术前先将自己的血液“预存”起来以备手术急用,相比输异体血,这种输血方式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过敏反应等。但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江城多家三甲医院自体输血占比都在逐年增加,但医院、患者对“预存血”这种模式并不热衷。为何预存“救命血”难在江城医院推广?近日,记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通讯员李菡荆彤赵林

熊猫血孕妇预存血液产子

24岁的陈晨(化名)新婚后不久“造人”成功,一家人开心不已,满心期待小生命的诞生。陈晨为了顺利生产,辞职在家一心养胎。

今年2月初,怀孕38周的陈晨到汉阳医院产检。B超结果显示,胎儿屁股朝下,按照惯例,这种“臀位”必须要选择剖宫产。令人棘手的是,陈晨是罕见RH阴性O型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

“这也意味着,手术之前必须为孕妇备血,以防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该院产科主任胡昌华教授说,因为术中出现风险有不确定性,如提前向血站申请冷冻保存的“熊猫血”,使用前必须对血液进行复温,并在24小时内输入患者体内。如果产妇术中没有出血等状况,这袋“熊猫血”就会被浪费。

综合考虑陈晨的身体情况,胡昌华建议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也就是说,医生在陈晨剖宫产前5天先为其抽血1次,并按规范低温保存于输血科。如产妇在手术发生危险,医生可立即将这袋“救命血”输入产妇体内。

陈晨担心抽血会影响腹中的孩子,一直犹豫不决。胡昌华解释,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避免了感染、排斥反应等风险。按自体输血适应症要求,陈晨身体各项状况都符合条件,且采血量为400毫升,小量采血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

陈晨考虑再三,最终同意术前采血,为一周后的剖腹产手术做准备。胡昌华说,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母子平安。专家根据身体状况,术中仍将400毫升“预存血”回输给了本人。

多家医院未推广“预存血”

自体输血是指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目前常见的自体输血方式有三种:预存式,在手术前提前采血储备,每次采血不超过500毫升,二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稀释式,在接受手术的病人麻醉前采血800毫升左右,并立即按医嘱为其补充液体以恢复血容量,然后开始手术;回收式,即将病人在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目前江城三甲医院都在推广自体输血,尤其是骨科、心外科、脑外科、妇产科宫外孕等失血量大的手术中自体输血比例平均占到7成以上,但几乎全都是回收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几乎没有开展。

普爱医院输血科主任缪希莉说,医院今年上半年,自体输血回输量96376毫升、自体输血25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幅度明显,但预存式自体输血则开展相对较少。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输血科主任胡继军表示,该院骨科自体输血几乎占到了9成以上,普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占比也较高,但均是回收式。“要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医院必须有自己的输血科,有保存血液的设备和条件。”

据介绍,回收式自体输血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外伤或伴随大量失血的大手术,如器官移植、颅脑损伤、脾破裂等。但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若患者流出的血液被细菌、消毒液等污染,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而骨折、熊猫血等择期手术的患者则适合预存式输血,除不能有心脏病、糖尿病患,肝、肾、肺功能不全等疾病外,患者血红素不能低于110克/升,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患者担心术前抽血伤身体

记者在多家医院随机询问了10位患者,60%的患者对术前抽血有些担忧。

张女士患肝脏巨大血管瘤住进医院,医生建议术前先储存自己400毫升血液,待手术时再回输,张女士说什么都不同意。她说,“我要做手术身体本就虚弱,哪里还经得起抽血的折腾?”无奈之下,医生只好找血液中心申请备血。

武汉多家三甲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表示,医院会在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对适合预存自己血液的患者提前沟通,但很多患者犹豫不决。

汉阳医院输血科主任刘俊表示,接触的患者中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因为身体出了问题才住院手术,现在倒要抽自己的血,会不会很伤身体?“其实不然,预存自己的血救自己是自体输血的方式之一,也是最为安全有效的。”刘俊介绍,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还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此外,如果术中患者没有用血,预存的血液将面临被浪费,这也是患者不愿预存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因输给本人的血液,没有经过病毒等检测,不可能用于其他患者。对于回输量不大的,一般医生都会为患者回输,以免引起医患矛盾。

住院周期延长让医院为难

预存式自体输血为何难推广?武汉一家三甲医院的一位麻醉科医生表示,相对于临床常用的回收式自体输血,预存式的方法有非常严格的操作规程,具体细致到消毒棉球怎么擦,血液抽出后放在哪里保存,如何管理等等,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对此,该医生表示,根据预存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要求,医生都会在采血过程中尽可能保护患者安全,这些都必须在患者住院的前提下实现。另外,根据每个患者病情不同,手术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不同,医生会预估其备血量,少则200-400毫升,多的可能800-1000毫升,这样必须多次采血。

“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医生需等患者体内红细胞恢复后才能手术,这就必须在医院休养。”该医生说,这样算下来,患者手术前至少有7天住在医院准备血液。“这在无形中就延长了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对于床位十分紧张的三级医院无疑是‘雪上加霜’。”该医生表示,没有床位患者住不进来,医院考核也会因平均住院日延长受影响,两边不讨好。

关于输血的三大误区

误区1:输血后果很严重

提到输血,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甚至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迟迟不敢签字,有时还会耽误了疾病的救治。其实,这种恐惧大可不必。输血就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当人体缺水,渴了,我们会去喝水;当人体缺血的时候,也得补点血。

误区2:输血可以补充营养

盲目输血反而可能增加人的心脏负担。由于技术限制,输血不能绝对杜绝所有传染病感染的风险。虽然献血是安全的,但是输血有风险,能不输就不输。

误区3:“亲上加亲”最安全

近亲输血比非亲属之间输血更危险。因为人体血液中存在着一种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它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此病往往发生在输血后1到4周内,治疗极为困难,病死率高达99%。移植物抗宿主病可发生于正常输血者,但大多发生在父母与子女、特别是孪生之间的亲属间输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