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条客与连环杀人犯的较量:拼尽全力只想改变一毫米的不公世道

好的电影归于三类,一类讲求技巧,一类追求艺术,一类回归心灵。毫无疑问,《追击者》就属于第三者。韩国很擅长拍这种现实惊悚电影,他们的镜头语言十分丰富,能将支离破碎的情节以最完美的方式拼凑在一起,使得剧情既不空洞也不乏味。

忠浩是个彻底的生活失败者。他被警队开除,为了生存他变成了吸血鬼般的皮条客,他逼迫重病在身的女孩接客,甚至在女孩接连失踪后他关心的也仅仅是自己收不回来的好处费,他就是一个彻底的社会底层的人渣混蛋。

可他注定不能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一个比他更可怕更残忍的恶魔突然闯入了他的生活。这个名叫池英民的恶魔长相普通,一脸正经,可一旦你盯紧他的双眼,可以看见其间隐藏的嗜血因子。他四处狩猎妓女,喜欢将她们抓住虐杀并肢解,以此满足自己性无能的冲动。跟忠浩对比起来,他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

有着如此变态的杀人狂出现,两相对比,忠浩就成了那个解救世间的天使。他以自己黑暗的内心来揣度杀人狂的内心,可他完全失败了,他低估了人的内心可以堕落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当他透过破碎的窗户看见美珍的孩子那忧伤的双眼时,他内心的黑暗正在一点点消散。

他发现,他内心的邪恶远未达到属于恶魔的肮脏阴森的程度。于是,他决定与恶魔对抗,拼命想要救回被他忽略已久的人性。可他最后发现,他要与之战斗的不仅仅是恶魔,还有“社会硬性的司法程序与弹性的执法政策”。

当池英民在市长受辱事件大乱而被放走之时,忠浩就如同落水狗般跟着他,暴怒异常,却无可奈何。他狠狠殴打自己曾经的同事,并将池英民打成重伤。看到这里,我们在内心高呼“打死他啊!打死这个变态!”的同时却发现,忠浩最终还是没能对抗过现实。

当忠浩高举榔头想要亲手砸死这个畜生时,我们看见了那宛如困兽的挣扎;当池英民最终敲烂美珍的头时,我们看见了命运对忠浩,或是对我们自己的嘲笑。为什么要阻止忠浩砸死池英民呢?为何池英民可以逍遥法外继续杀人不被枪毙呢?为何善良的人最后不得善终呢?

也许这正是导演给我们的警示。当你明白了社会的邪恶之处时,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其实并不是只有韩国才有如此变态的杀人狂,与池英民相似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开膛手杰克”、臭名昭著的“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二宫杀手”、华盛顿大学的青年才俊“泰德·邦迪”、“俄罗斯食人魔”安德烈·奇卡提罗等。而去年震惊中国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也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这些潜藏在社会暗影之下的罪恶中。

我们对于连环杀人的报道一向能打压绝不公开,可现在这个充满欲望与不定性的社会非常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醒。即使为了不引起大范围恐慌,我们还是应该对这些疯子有所了解,注意防范,这样,我们即使不能完全改变世道的不公,也能从一毫米的距离开始做出改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