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80后医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将生二胎计划推迟

捐献完毕证书照片

扬子晚报网9月7日讯(实习生 丁婷婷 记者 薛马义)5日,来自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的80后骨科医生陈伟,经过3个多小时的干细胞采集,在苏大附一院成功捐献228毫升造血干细胞。当天,这生命的种子就被专人送到北京,输入到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中,完成了生命的接力。这是苏州市第1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昆山地区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据苏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马红英介绍,医务工作者在苏州市捐献者中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

与昆山第一人民医院领导合影

他:一直都没消息,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9月5号早晨8点40 ,已经准备就绪平躺在床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陈伟在医生的操作下正式开始了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陈伟前四天都在苏大附一院分院住院做身体检查和捐献前准备,每天早晚各打一针动员针,每天定时运动健身而减少一些因为自己天生胆固醇稍高而产生的担心。当天早晨7点半,医院开始进行环境消毒,7点50吃过早餐的陈伟坐上救护车来到苏大附一院8号楼6楼血液科准备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此刻大家都开始有点紧张了,但是陈伟自己却觉得这没什么。

陈伟是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1980年生于南京。据他介绍,2004年他刚在昆山加入工作时,凭着医生的专业知识、热情,还有使命感,就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一直都没消息,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今年7月中旬,陈伟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得知自己的干细胞与北京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初配成功。陈伟告诉记者,当时他的感受就是有点惊喜。“造血干细胞非亲属配型成功的几率在万分之一至一点五万分之一,能够高配成功,感觉就像中奖了一样。而且能给另外一个人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这个很神圣,也很有意义。”

与自己的干细胞合影

妻子:既然他那么坚持,我就成全他吧

在捐献过程中,相对于陈伟的平和与淡定,妻子嵇吴懿就显得非常激动。嵇吴懿是昆山一所学校的英文老师。当天,她特意穿了一件大红色长款蕾丝旗袍,一双大红色平底鞋。“来加点喜气,也给我老公鼓鼓劲,加加油!”

说起陈伟捐献干细胞一事,嵇吴懿坦承,当初她还是有点想法的。“我不是医务工作者,对这个事情不太了解。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知道打那个动员针后,可能身体会承受一些疼痛,而且他身体也不是太好,有胃病。另外,我们本来还有二胎计划的。这样一来,这个计划就要推迟了。”

不过,嵇吴懿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丈夫的决定。“他入库已经13年了,我们结婚才7年,既然他那么坚持,我就成全他吧。”

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误解和偏见

就捐献进行时,一封感谢信被志愿者带到了捐献室。感谢信是北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小李妈妈写来的,一字一句真情流露:“儿子与病魔斗争的这六年,所经历的辛酸痛苦,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非常非常感谢您愿意捐献干细胞,等于您给他了他第二次生命。”据了解。小李今年24岁,18岁时被诊断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治疗花费巨大,加上倾注的精力庞大,已让小李一家人心力交瘁。

陈伟工作照

5日中午12点,陈伟结束了3个多小时干细胞采集,共捐献228毫升。随后,就救命的造血干细胞就被志愿者带回北京,当天就输入了患者小李的体内,完成生命的接力。而陈伟也给这位远在北京的“弟弟”精心准备了一份贺卡,委托志愿者捎去了自己满满的祝福:“你还很年轻。若能有第二次生命,是非常难得的,值得珍惜。祝一切顺利。”

苏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马红英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她为陈伟捐献成功而欣喜,但眼下我国白血病等血液科疾病救治现状不容客观。当前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410多万,且每年新增4万以上的患者,其中50%的患者是35岁以下的青年和儿童。但截止目前,中华骨髓库里现在只有236万多名志愿者,累计为国内外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只有6000多例。“我们希望在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消除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和偏见,积极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来,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提供生命的希望。”编辑:乔金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