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卷,助力学霸养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测试卷,其他学科会陆续更新!高一学习,高三复习都可以用的上,国庆假期需要让孩子练习的可以收藏,如需打印的可以直接复制Word粘贴就可以了。感谢您关注我的公众号,您的分享转发是我工作的动力!

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小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精神,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解析】选C。由第③段可知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论述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相关语段,由第④段可知,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解析】选D。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正确,由第⑤段可知,D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有删改)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解析】选A。B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C项,“含情脉脉”表述不准确;D项,“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无中生有。

5.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

答案:①内容上,引领后文:“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1分)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1分)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1分)②结构上,统领全文,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奠定了感情基调,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叙述。(2分)

6.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答: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对一点2分,其中性格特征1分,举例1分,答对三点得6分)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的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

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完成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让少年的罗兰受深切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接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是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折磨旁人的苦恼。”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解析】选A。文章中只说“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听到了莫扎特的音乐,并没有表明自己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还醉心于“敌人”的音乐艺术,这说明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也表明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

B.罗曼·罗兰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都亲笔作复,用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说明“英雄”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罗曼·罗兰伟大的人格魅力。

C.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托尔斯泰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莎士比亚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D.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这说明,在“英雄”的影响下,一个人自身还应不懈努力。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折磨旁人的苦恼。

【解析】选CE。C项,拓展了罗兰艺术世界的是莎士比亚,而非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榜样的是托尔斯泰,而非莎士比亚。E项,“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折磨旁人的苦恼”有误,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原因是他们都是一生操劳,执着地追求梦想。

9.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答出四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①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②,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四十三)

【注】①噍呵:斥责。②施易:变卖以换钱财。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

B.景帝幸上林幸:指皇帝到某处

C.剑尚盛,未尝服也服:使用

D.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将:统率,率领

【解析】选C。服:佩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B.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C.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D.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解析】选A。利用句中的名词、副词和谓语动词断句。“上以为绾长者”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中间不能断句,排除BD;“上立胶东王为太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中间不能断句,排除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忠厚谨慎,受到皇帝敬重。孝景帝为太子时,请文帝身边的人喝酒,他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文帝死前嘱咐景帝要善待他,景帝即位后,一年多没有斥责过他。

B.卫绾为官清廉,为人忠实宽厚。别人拿宝剑换取钱财,而他却把先帝赐的六把宝剑保存完好,并不再接受景帝所赐宝剑;有人责备他,他甘愿蒙受,不与人争辩;有了功劳,常让给他人。

C.卫绾因两次立军功,两次加官晋爵。吴楚人反叛,他率兵攻打立下功劳,被授为中尉;三年之后,又因为立下军功被封为建陵侯。

D.卫绾敦厚少言,受到皇上尊宠和赏赐。他由太子太傅升为御史大夫,最后升为丞相,为官期间始终不发表什么个人意见,皇上认为他敦厚,尊宠他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解析】选B。对“郎官有谴,常蒙其罪”理解错误。是“郎官犯了错误,卫绾经常代替承担罪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

(2)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

答案:(1)微臣从一个驾车的士卒有幸得以依靠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缘故。(关键词“幸”“次”“迁”,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顺畅1分)

(2)丞相因为在景帝卧病时,各官署的囚犯大多是无辜受到牵连的,他未能尽职尽责,所以被免除了官职。(关键词“坐”“不辜”“任职”各1分,句意顺畅2分)

附【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卫绾依靠在车技上的本事,当上了郎官,侍奉孝文帝,不断立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为人忠厚谨慎而没有其他的才能。孝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召请皇上的左右近臣喝酒,而卫绾却称病没有前去。文帝临死的时候,嘱咐孝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的人,一定要好好地待他。”等到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没有呵责过卫绾,而卫绾每天都谨慎尽力。

景帝游幸上林苑,诏令中郎将卫绾陪同乘车,景帝回来时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辆马车吗?”卫绾说:“微臣从一个驾车的士卒有幸得以依靠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缘故。”皇上问道:“我在做太子的时候,曾召你来喝酒,你却不肯来,为什么呢?”卫绾回答说:“真是罪该万死,我实在是有病在身!”皇上赐他一把宝剑。他说:“先帝赐给我的宝剑已有六把,我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皇上说:“宝剑这种东西,大家常拿它来交换买卖,难道你还保存至今吗?”卫绾说:“都还在。”皇上派他取来那六把宝剑,宝剑都还装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

郎官犯了过错,卫绾经常代替承担罪责,不和其他的郎官争执;有了功劳,也往往推让给其他郎官。皇上认为他品性端正,忠厚老实而没有其他的心眼,于是任命他为河间王的太傅。吴楚七国造反的时候,皇上任命卫绾担任将军,率领河间的军队去讨伐叛军立下功劳,被任命为中尉。三年之后,因为建立了军功,在孝景帝前元六年,被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皇上废黜了太子,诛杀栗卿等人。皇上认为卫绾是个忠厚的人,不忍心让他去办,于是赐他告退还家,而派郅都去搜捕处置栗家的人。这个案子办完以后,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许久,升任他为御史大夫。五年之后,接替桃侯刘舍担任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之事上奏。但是从开始做官直到位居丞相,始终没有提出过什么议论。皇上认为他敦厚老成,可以辅佐年少的太子,对他很尊重和宠信,赏赐很多。

他做了三年的丞相,景帝驾崩,武帝即位。建元年间,丞相因为在景帝卧病时,各官署的囚犯大多是无辜受到牵连的,他未能尽职尽责,所以被免除了官职。此后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爵位。

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

①李 冶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做了铺垫。

E.尾联表达了对雁来去自由的羡慕。

【解析】选AE。A.“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采薇》。E.“羡慕”不对,应是感到孤单、无助。

15.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3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

(2)在《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十年,光伏从生僻概念成了中国最被看好的行业之一;十年,从原材料、电池片、组件到电站运营,中国光伏全产业链都在全球市场上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蹉跎岁月。

B.某地房管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有关“某官员直系亲属名下11套经适房”情况的说明,却留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忸怩作态的感觉。

C.周星驰导演的新片《美人鱼》,建造了一个“猪笼城寨”式的人鱼世界,显示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D.陆建芳握瑾怀瑜撰新篇,以七年之力,主编完成了12卷本的《中国玉器通史》,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玉文化”。

E.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风景区风光宜人,秀色可餐,高颜值“云海”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解析】选AD。A项,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与岁月,此处应为“峥嵘岁月”。B项,忸怩作态: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C项,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D项,握瑾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此处不合语境。E项,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姿容美丽动人;或形容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18.(2017·华中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某影星主演的新电影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了研讨会,却被驱赶离场,对此事件,双方各执一词,真实情况众说纷纭。

B.经过短暂晴天过后,北京雾霾再次来袭,出行市民纷纷加入“口罩大军”,口罩成为出行必备。

C.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辽宁物资管理局保卫处主任科员职位,一度被网友称为最热“保安”公务员岗位,录取比例为250∶1。

D.一切贪污都始于私心,一贪再贪,欲壑难填,终究会走上不归路。能否抵制贪污受贿的诱惑,养成正直清廉的内在品质,是衡量优秀党员干部的新标准。

【解析】选C。A.承前省略主语不当,“被驱赶离场”应是“某影星”,不可省略;B.成分残缺,应改为“口罩成为出行必备品(装备)”;D.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19.(2017·宜昌高一检测)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传统家族主义也尊重个人,______不以小我为中心,______以“天人合一”为归依。钱穆指出,儒家思想里,______也有“个己主义”,______很巧妙地调和了人我内外的冲突,______,中国人看人生和社会,只是个浑然一体。一体之根本,大而言之,______是自然,是天;小而言之,则是各自的小我。小我与大自然一体,这便是中国人所谓“天人合一”。

A.但  而  虽然  但  因此  便

B.不是而是即便也会诚然不

C.但是却∕也总之则

D.因为所以∕从而但是便

【解析】选A。第一空前面一句说“也尊重个人”,后面说“不以小我为中心”,与尊重个人似乎有矛盾,所以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或“但是”,排除BD两项;第二句的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所以填“而”或“而是”,排除C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诗言志”一说,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的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答案:①从而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 ②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 ③这种理解比较符合诗的本质特征

21.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风采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四、写作表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这样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一幅画需要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绘画极其严肃,我绝对不会像某些画家一样作画时像玩游戏。”

第二位,画一幅画的时间不长,有时一天甚至可以画好几幅。他说:“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能够让人喜悦、放松,感受心灵之美。我不会像有些画家画不出画来就觉得自己对艺术很严肃。”

第三位,画一幅画没有具体的时间。他说:“我想画就画,也不为什么。我认为艺术就像散步和工作一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材料中的三个画家谈画画,不仅是谈艺术,也是在谈生活。对于本材料,可以分别从每位画家的角度进行立意。从第一位画家可以作以下立意:人活着要有追求,有使命感;对事业生命要有严肃的态度。从第二位画家可以作以下立意:快乐生活,享受人生。从第三位画家可以作以下立意:要有超然的生活态度,随性生活。也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立意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等。

【参考例文】

且观窗外秋叶飞又是秋天,落叶纷飞,每一片叶子都带着一种隔世的静美。

苍白的画纸平铺在书桌上,我手执一支狼毫小笔,欲画一幅关于秋日落叶的绘画。阳光从窗外流泻进来,于窗棂跳跃成一曲曼妙的舞,任流动的音符点亮略显阴沉的房间。我在看,看阳光一寸寸地涨,涨到洁白的宣纸上。

偶然,一滴墨水从笔上滴下,在光洁的画纸上留下痛苦的印迹,开成一朵承担生命重量的水墨莲花,那时,我分明听见宣纸上浅浅的叹息,温婉柔和如昔。

我没有下笔。将毛笔随手放在砚台上,我转身,面向窗户,去细看那一树黄叶。“作画态度须严,必格物而后作画”,祖父的教导猛然跃上心头,是啊,我从未细看过落叶,又怎会画好一张关于落叶的画呢?

一树黄叶,在秋风中飞舞,洋洋洒洒,热烈而略带落寞,一如秋风中哀伤的浅唱。一阵风吹过,几片黄叶奋力腾起,用尽力量,做它最初也是最后的舞蹈,从容,安详,化作细细金风之中最后一笔诗意,似破茧而出的蝶,做如若梦幻般的飞翔。

真是一幅极美的画。秋风的随意一笔,竟成就了如斯的佳作。风的一场游戏,却胜过多少大家呕心沥血而成的仿自然之作。

叶飞,叶落,这本就是最美丽的。扬起的瞬间,落叶有着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的光辉,圣洁庄严;飞舞的时刻,叶若天使般飞过,飞越了永恒,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让人信仰着“纵一刻,也千秋”的感叹;落地的刹那,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然而片刻的飞舞,足以使记忆中的美丽永远鲜活,化为嶙峋的微光,照亮落叶的余生。

何必作画!

我曾看过落叶在秋风里做最诗意的舞蹈,那曾给过我一瞬的美丽,这,便足够了,又何苦用我拙劣的笔法去破坏那黄叶飞舞的美丽呢?艺术,是为了留住美,不是为了破坏那些美丽的形象。

想起林清玄,想起他访问过的三个画家。以艺术为生命意义者太严肃,以艺术为游戏者太轻浮,以艺术为偶然者太讲究巧合缘分之说,但我喜欢第三说。

我看过美,我记住美,又何必追究是否能以美入画呢?

画,是我的爱好;不画,是我的选择,不必冠上“美与艺术”的大帽子。不必强求作画,画出,的确是一种机缘,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且观窗外秋叶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