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之“紫绀” 见到紫绀患者,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紫绀(cyanosis)是指皮肤和黏膜呈现弥漫性青紫。一般出现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而血液充足的部位,如口唇、眼结膜、口腔黏膜、鼻尖、两颊、耳垂及甲床等部位。主要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亦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7Vol/L时。此外,血液中出现异常血红蛋白如高铁血红蛋白或硫化血红蛋白时也可发绀。

【病因】

1.中枢性紫绀:(1)肺及胸部病变。(2)心血管病变。

2.周围性紫绀:(1)全身性疾病。(2)局部血流障碍。(3)红细胞增多症。

3.异常血红蛋白血症:如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鉴别诊断思路】

1.中枢性紫绀:心肺疾患使得动脉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发绀特点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累及黏膜及躯干皮肤。

(1) 肺及胸部病变:如喉头、气管、支气管阻塞,肺淤血、肺水肿、肺炎、肺纤维化、胸腔积液、气胸,严重的胸廓、脊椎畸形导致的肺源性紫绀常具有原发肺病病史及体征,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存在,通过吸入纯氧5-10分钟可使发绀明显减轻或消失。

(2).心血管病变:当存在右向左分流时,动脉血中混入静脉血液而发生的心源性发绀。如法洛四联征、大血管错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闭锁、永存动脉干、单心室、肺静脉瘘等,均有相应心脏病史及体征,可根据臂舌循环时间测定。心导管常常是具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2.周围性紫绀:因静脉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高所致。发绀特点为肢体的末梢部位与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及口唇等部位的皮肤冰凉,经按摩和加温使之温暖,紫绀可消退。

(1)全身性疾病:充血性心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三尖瓣病变、休克等。由于组织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2)局部血流障碍:如雷诺病,肢端发绀病、冷球蛋白血症、网状青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均由于局部血流阻塞所致。

(3)红细胞增多症:特征为红细胞增多,皮肤色紫红与肝脾肿大,口唇与肢端出现紫绀。

8.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1)药物及化学品中毒:如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氰化钾、磺胺、非拉西汀、苯丙矾、硝酸苯、苯胺等中毒所引起。紫绀为暂时性,但起病急骤、病情严重。静脉注射亚甲兰溶液或大量维生素C,可使紫绀消退。

(2)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心肺疾病史,自幼即有紫绀。分光镜检查协诊。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呈蓝褐色,一经合成不能恢复为血红蛋白,因此紫绀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月或更长,分光镜检查可证明硫化血红蛋白的存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