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市庙会,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深秋,这个时侯农活已经忙完,晚稻收了,茶籽摘了,桔子熟了,人们都闲了下来。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是灵山侯生日,草市镇当地群众每年都在灵山庙举行隆重的庙会进行纪念,有烧香祈愿、传统戏曲和文艺表演等活动。庙会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现已成为草市古镇特色旅游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于新修了戏台,再加上镇政府的重视,今年的灵山庙会更热闹,持续时间更久,从阴历九月十二日晚到九月二十二日晚,整整十天,新戏台上每天上演一幕幕传统花鼓戏,戏台前边的空坪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卖香的、祈愿的、做小吃的、看戏的,各式人等,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草市老街上基本上是空的,闲逛的打牌的人少了,关了铺面,停了生意,专心看戏的人多了,大家都到灵山庙来了。

花鼓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记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花鼓戏在农村甚是流行,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唱几句《刘海砍樵》、《补锅》、《打铜锣》。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和伙伴们走十多里路赶到红桥电影院去看《刘海砍樵》,读初中的时候有个女同学被衡东花鼓戏剧团招聘了去唱戏,读高中的时候有个男同学到衡阳戏曲学校学习拉二胡,这些都让我们羡慕不已。

那时候农村有什么重大喜事,有点脸面的人家都要请花鼓戏团来唱上一场戏,显得非常排场,气氛甚是热烈,让主人在群众面前都要高人一等。可以说那二十年是花鼓戏的黄金时代。

这次庙会请来演戏的剧团是益阳市青年花鼓戏剧团,从名字来看甚是让人高兴,好像看到了花鼓戏美好的未来,还是有一批青年中坚力量在发扬广大传统戏剧。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来传承文化,才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让人喜闻乐见。

但往戏台前坪一看,数百看戏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些中老年人,到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好多九十多岁的高龄,据着拐杖,穿着厚实,全神贯注的看着戏,有几个后生还告诉我,他们不是在看戏,其实是在听戏,因为两眼早看不清楚了。

即使是那些中年人,也基本上是两鬓发白,年轻人不多,偶尔还有一些小孩,那也是怕没人照看,爷爷奶奶带过来放在身边的。值得高兴的是,也有好多小孩看得认真,听得专注。老年人看戏文,小孩子吃东西,各有各的热闹,各有各的快乐。

这种快乐,每年都在灵山庙前上演着。应该感谢灵山,感谢草市,正是因为他们,才专门修建了新戏台,才每年请花鼓戏团来演出,每次庙会都是上十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有人捐戏,那可是三十多堂戏剧啊,可以说这是一场花鼓戏的盛宴,让人们大饱眼福耳福,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节日。对于花鼓戏来说,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机会,有了舞台,才有了展示,有了演出,才有了一代又一代新观众的培养。

当那些老一代戏迷渐行渐远,当各地花鼓戏剧团逐渐被年轻人无视,当新一代的花鼓戏艺术家在坚持,当新一代观众在培养在成长,草市庙会让我们看到了花鼓戏的希望。

作者:肖亚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