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共享电单车武汉试水,尴尬了老铁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这对“兄弟”,一字之差,命运却大相径庭。

争议颇多的共享电单车进入武汉了。

两个月前,“猎吧出行”共享电单车在武汉大学刚一落地就被校方禁行;而最近一周,“芒果电单车”又零星出现在武昌区、洪山区的街头。

芒果电单车由武汉小象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今年7月在北京正式投放。与共享单车极为不同的是,芒果电单车在武汉为其可骑行的区域划定了一块不太大的红线,“试水”意图明显。

此前,因不合规、未上牌、不显示时速等安全问题,共享电单车在北京、杭州等地投放后,被屡屡叫停。处境如此尴尬,共享电单车在武汉的前景如何?

小范围落地低调运营

11月3日上午,洪山区书城路文秀街路口。在密密麻麻的红黄蓝共享单车中,黄色的芒果电单车并不太显眼。多数市民在发现电单车后都会上前看一看,真正扫码骑行者寥寥。

《支点》记者体验发现,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方式与共享单车如出一辙。用微信扫描单车的二维码,就进入芒果电单车的微信公号页面。根据提示下载APP后,手机实名注册,并支付299元押金即可扫码用车。

目前收费为时间+里程结合计价。记者在APP上看到,在推广促销期间,按0.13元/分钟+0.3元/公里的方式计价,停在指定区域能享受半价,最低消费为2元。

值得注意的是,芒果电单车APP上一圈不规则红色虚线格外显眼。该区域北起八一路,南至保利心语3期,西到首义路,东达雄楚大道杨家湾,粗略估算大约100平方公里。根据提示,如果使用者骑行至该红线以外的区域,电单车将断电无法使用。而在北京,芒果电单车在北五环、东五环、南二环、西四环以内的大部分区域可以使用,是当地布点区域最大的共享电单车APP之一。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个进入武汉的共享电单车。

武汉大学的大三学生小王告诉支点君,今年9月初刚开学的时候,听说校内有共享电动车,可是还没骑就被学校禁了。

这则禁用通知上写到,“一批共享电单车无视校方劝阻已经进入校园,此种车辆无牌无证无安全保障。”该校保卫部责成运营方把电单车全部拖出校园,并建议师生不要使用这种共享电动单车。

该品牌正是猎吧出行的共享电单车。记者下载猎吧出行软件搜索发现,目前该品牌在武汉市内仍有车辆在运营,主要集中在高校区域。

除了上述两种共享电单车,记者还在手机应用商店内下载了多款共享电动车软件,包括蜜蜂出行、享骑电单车、松果电单车、7号电单车等,暂未发现其他共享电单车品牌在汉投放。

“7号单车”已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投放运营,《支点》记者以用户身份致电其客服,对方表示,目前7号单车暂无在武汉投放的计划。“蜜蜂出行”客服告诉记者,该品牌目前在河南、安徽等多省均有投放,湖北在计划中,但具体时间不能确定。

即使是目前在武汉有投放且投放量最大的芒果电单车,下一步的走向也让人难以琢磨。

在书城路附近,一位大学生在一辆芒果电单车前犹豫一会儿后,扫码操作骑上了车子。他告诉记者,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尝尝鲜,“一直没听说共享电单车在武汉投放的消息,今天第一次看到。我犹豫主要是因为这个押金不是随时退、随时到账的,而且网上关于这个品牌来武汉的消息太少了。”

也有的受访者表示,芒果共享电单车运营得太低调,以至于一开始看单车的名字,还以为是“芒果台”推出的。

的确,在网络上,有关芒果电单车落地武汉或是其他电单车品牌的官方消息寥寥无几。

为了解芒果电单车落地武汉的相关情况,《支点》记者致电芒果电单车客服,被告知公司规定暂不接受任何采访。

武汉暂未准入共享电单车

如此低调事出有因。

11月1日上午,武汉市洪山交通大队将一辆行驶在街道口的无牌共享电动车拦停,对车辆实施暂扣。当天,洪山交警共查扣了3台无牌共享电动车。

《武汉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相关牌证的电动自行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有外地牌证的电动自行车,未经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不得在本市道路上行驶。

武汉市交管局表示,目前武汉街头行驶的共享电动车,均未在车管部门注册登记车牌,交警将一律实施查扣。同时,这些车是否在武汉电动车上牌目录中尚未得知,是否为超标电动车也未经检验部门测试,一旦市民骑行超标共享电动车被交警拦下,驾驶者也将被严处。

9月21日,交通部发布《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因为当前市场上投放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普遍超标、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隐患突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问题严重,建议各地审慎对待,从严掌握。

随后,部分共享电动车已经进入的城市,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共享电单车。杭州宣布禁止一切形式的互联网电动自行车服务,已投放的车辆在9月28日前清理完毕。10月21日,无桩共享电单车品牌小鹿单车宣布在北京暂停运营,一时引发关注。

有业内人士形象比喻,上述指导意见的出台,相当于是从政策层面给共享电动自行车下了“死刑审判书”。

除了合法性,安全性也成为共享电单车最为人诟病之处。

“电单车肯定比单车省劲,也快啊!”受访中,一位正在开锁用芒果电单车的市民如是说。因为属于非机动车,又没有专门的车道,在城市内,电单车通常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电单车车身重、速度快,与自行车混行时,双方的危险系数都会加大。

记者通过体验和观察发现,与家用电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无法显示时速。因为无牌无证,部分市民在使用时显得更为随意,逆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共享电单车等APP并无有效的强制措施,仅通过“用车文明公约”提醒用户遵守交通法规,强调“发生交通事故时由用户自行承担责任和损失”。

同时被忽视的,还有发生交通事故后使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在“享骑电单车”的服务条款中明确写着,“本公司建议用户购买适合自己的人身安全保险以备不时之需。如用户在使用享骑电单车服务过程中不幸发生任何意外或事故,除非用户能证明该意外或事故是因电单车本身的固有缺陷直接导致的,否则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用户在使用享骑电单车期间,如与第三方发生纠纷应有纠纷双方自行解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赔偿义务。”

据了解,目前仅有少数共享电单车APP在用户下单成功后,会强制其购买保险,费用由用户承担。而多位用户表示,没有注意过保险的问题,“扫个码就骑车,图个方便,没想过这么多。”

融资难 赚钱更难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一字之差,命运却大相径庭。

在武汉街头,各色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此外,共享单车品牌接连获得融资的消息也屡见报端,这让共享电单车企业艳羡不已。

注册于无锡的一家共享电单车的市场部负责人袁先生告诉《支点》记者,目前该企业在全国数十个城市都有运营共享电单车,但是投放总量不大,约1万台。而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一个共享单车品牌在一个城市投放量的十分之一。

“现在我们是不赚钱的,而且融资难。接触过不少投资方,最后都不了了之。”袁先生坦承,无法取得合法身份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相关部委“不鼓励”的原则,则让资本市场对共享电单车又爱又怕。

据介绍,该企业涉足这个行业较早。从2014年起,公司就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内,以互联网电动车租赁的业务发力。在2016年共享经济逐渐流行起来后,该企业被动蹭上了共享的标签。原本以为能抢到风口,火一把,没想到共享电单车会受到政策限制。

“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放弃电单车,做共享单车。”袁先生表示,该公司也希望尽快在武汉市场有所作为,前提是必须取得合法身份,“但这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他表示,该企业的电单车是按照符合武汉上牌相关要求定制的,一辆电单车上牌是没问题的,但是批量上牌还没有先例。

除此以外,重资产、重运营也是制约共享电单车企业盈利的因素之一。据了解,目前一台符合上牌标准的电单车造价大致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是共享单车成本的几倍。

运营成本则更高。电单车的重运营主要体现在充换电环节。袁先生表示,无桩电单车的充电续航,都是把电池充好后通过人工运输,到达车辆位置,当场换电池。

这就意味着,一旦服务半径增大,而投放量又跟不上,运维成本将大幅增加,而低至2元每次的骑行收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换个战场,继续明争暗斗

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动汽车分别解决不同距离长度的出行问题。其中,共享电单车主要解决3-10公里的出行问题。

但是,有报道称,芒果电单车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电单车市场玩家或弄错市场定位,实际有效市场范围是5公里内。这个距离则与共享单车大部分重合。

二者的“角力”之处还不止于此。

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单从速度和动力方面来看待两者,电单车的优势并非不可破解。如果共享单车增加电动助力功能,凭借其更加轻盈的车身,就能击败电单车。今年7月,共享单车头部品牌ofo就曾曝出一款电助力自行车样照。今年10月,又有媒体报道称,摩拜也正在考虑推出共享电动自行车,并可能为此寻找新的融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共享电单车因政策限制原因,主动将市场瞄向二三线城市的当下,也正是共享单车品牌在一线城市因投放过量被按下暂停键,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发力之时。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放弃,都可能让这对一字之差的“兄弟”在新战场面临一轮厮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