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体质之心阴虚的病因症状和调理方法(三)

前几天给大家讲了什么是阴虚体质,阴虚又分为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心阴虚的病因和症状及食疗调理,按摩的一些方法。

一、心阴虚

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一)病因

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消灼心阴;或因劳伤太过,心阴暗耗;或热病伤阴,心阴亏损;或肝肾阴虚日久,致使心阴不足。其病主要在心,也常可因心阴不足,虚火内燔,而灼伤肝、脾、肺、肾之阴而致四脏功能失常。

(二)症状

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健忘、盗汗、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

(三)症候分析

心阴、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怔忡;血虚少,阴不足皆能使心神失养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儒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阴虚阳亢,虚热内生,故见五心烦热、潮热;寐则阳气入阴,营液受蒸外流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阴不上承则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四)易患疾病

心阴亏虚,不能濡养本脏,以致心主血脉、神明等功能减退。故表现为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易患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或更年期综合征,或贫血、甲亢、结核病等疾病。心阴虚也可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则出现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脑萎缩、老年痴呆等脑血管疾病。治则:滋养心阴,佐以清心热。主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

(五)调理方法

1、合理膳食

心阴不足,尤其是老年人,用药常虚不受补,补之失当,则易助邪,所以味厚、粘腻等大补之品往往不相宜。只宜清补、平补、缓补、调补为佳。要达到补不助邪,补之能受,方为恰当。药物可选用黄精、玉竹、麦冬、北五味、沙参、元参、何首乌、生地等;若嫌滋腻,适当加砂仁、白蔻仁、橘红等和胃之品以监之。食物可选用鸭肉、蛤蜊、鸡蛋、牛奶、甲鱼、南瓜、芹菜、荸荠等。

2、起居调护

心阴虚损者,常因虚热内扰而烦躁不宁,因此,房间要求环境幽静,避免大声喧闹,房间的空气不宜干燥,要保持一定湿润为好。

冠心病多在夜间较频,或症状加重。此时,家人要加强照顾,可将床头垫高,以减少静脉回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时用力过猛造成心气暴脱而发生猝死。

3按摩疗法

  • 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散发心室之热。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

  •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 三穴同时配合局部按摩,可防止心绞痛发作,每穴每次3~6分钟。

李宫坊食疗古法百年匠心,药以食之 食以药之,养于常 药于食。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医药对人体生命的理解是整体性的,辩证性的,是最具终极关怀和情怀的。她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传承,更是一共精神上的文化传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