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家 | 胡延平:网络小额贷款,一刀切封杀是因噎废食


【核心观点】

1、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在灰色地带、黑色地带。

2、一纸封杀令的结果是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奇货可居,从根本上来讲,它其实遏制了有效供给。

3、网络小额贷款应该疏导性的治理,而不是封堵性的治理。即使全都关了,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利贷乱象。

4、一刀切这种方式来治理网络小额贷款,是因噎废食。

大家好!《财经观察家》今天由我受邀为大家来做网络小额贷和相关问题的一个分析。

【新闻背景】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省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通知》提到,近年来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从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通知》发出后,一张网络小额贷款牌照被炒到6000多万。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3月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小贷公司获批成立,至2017年11月,我国共有242个网络小贷公司获得牌照。

之所以刚刚在11月21号的时候,央行下发了一支封杀令,封杀什么呢?封杀网络小额贷款的牌照,从最近开始呢,全国各地各个省都不能够再去审批新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央行关于小额贷款的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受到影响首当其冲最大的就是这些在海外上市的类似于像趣店之类的一些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他们的一些业务,它们的股价在过去几天里头都发生了非常剧烈的震荡,甚至有比较显著的跌幅。

这个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的数量分布,我们2010年有了第一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到现在的话,大家看得出来,总量在全国是接近9000家小额贷款公司,那么这样接近9000家的小额贷款公司,迄今为止获得了牌照的是多少家呢?是240多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总体趋势是在增长,但是牌照现在就停在这儿,牌照的审批就停在这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一下子飙升到几千万人民币,光相关的中介服务费就号称有好几百万人民币,身价飙涨。可以讲大部分这种小额贷款公司是生存在灰色地带,不仅是生活在灰色地带,·也有大量的一些问题的滋生。

说到这些问题,当然是政策对它进行封杀的原因之一吧。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要看到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它本来其实一个好事,为什么是好事呢,因为在中国,大家都知道,银行也好,其他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也好,它们在民间借贷,小额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的部分,长期以来是缺位甚至是不作为的。而小微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里面的一个占比是相当之高的,这个比例在90%以上,整个国民经济它的一个毛细血管、微循环的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小微企业,它也是需要血液的,也是需要这种血液的流动的。可以讲这种借与贷本来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经济行为,无论这种资金的借方还是贷方,它都有它的需求,因为对借方来讲,现在都知道,货币的总量,包括货币的流动性,相对来讲都是严重过剩的,货币的超发等等。

那民间的这种资金的话,其实好的出口并不多,包括有一定的稍微好一点的回报率的出口,那就更加的少了,所以从借方来讲,它是有这样的需求。包括我们也知道,大量的上市公司都参与到了小额贷款这个业务领域里头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得出来,上市公司直接和间接参与到网络小贷这个活动里头的比例,已经接近一半,借方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它是有大量的这样需求,那贷方,尤其是我们讲的占国民经济90%比例以上的小微企业、个体户,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单位的这样一些进行商业经济活动的一些个体,他也是需要这种比较可靠的、比较灵活的、也比较安全的资金来源。

暂停审批、停止增批,似乎是说有助于去遏制网络小额贷款这个领域内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么一个文件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奇货可居,这是一个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来讲,它其实遏制了有效的供给。如果小额贷款公司有非常非常充分的竞争,它其实对于降低整个小额贷款这个领域内的市场利率是有帮助的,那么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呢?它其实使得大量的,就是说你不给牌照也好,给牌照也好,他都会发生一些借贷行为变成一种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

这么一个封杀令为什么成了一刀切?是不是说因为这个领域有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比如说高利贷,比如说,这种怎么讲呢,资金的这种借贷违约造成的一些社会事件,甚至是一些群体性的事件,包括非法集资所影响到的整个金融的安全。包括怎么讲呢?会不会引爆一些债务危机、债务违约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那这样的一些担忧毫无疑问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整个网络小额贷款,它的规模,已经每年的规模应该是已经上万亿的,但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更大,是十多万亿人民币的一个规模,每年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里面所占的一个比重非常大,但是这个比重越来越大的话,它对整个经济安全的一个干扰,包括对社会 秩序的一个影响,包括相关的一些问潜,潜在的问题,那就肯定是越多,但是迄今为止,它的一个程度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包括它的治理是不是必须通过一刀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这个都是值得商榷的。

从我们个人的一个意见来看的话,网络小额贷款总体来讲,应该是一种疏导性的治理,而不是封堵性的治理。

【新闻背景】

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610家,贷款余额9704亿元。而作为小额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小额贷款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A股总计有108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贷业务,其中3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的是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有分析认为,在网络小贷业务范围尚不明确的情况下,网络小贷牌照被部分平台用来‘挂羊头卖狗肉’,存在‘牌照套利’现象。网络小额贷款实际年利率往往高于36%,一家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行业的综合借款利率都很高,往往突破政策底线,年化利率500%,甚至1000%的都有。 网络小额贷款借款门槛较低,加上平台夸大的宣传和诱导,低收入、低学历、金融知识匮乏的弱势群体或年轻群体容易盲目借贷,从而形成大量的次级贷款,一旦出现逾期无力偿还,很可能不断地从其他平台借款还上之前的贷款,陷入恶性循环。多次借款,欠贷不还,黑社会追讨等现象,存在爆发债务危机和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

小额贷款里头最乱的部分是什么呢?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它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的确存在着这种非法集资的一个状况,包括资金的监管、托管的不安全。有些小额贷款公司老板,直接把这个怎么讲呢,借方也就是资金的提供方的资金就给卷跑了,包括有些贷方,比如说有些从小额贷款贷公司贷到钱以后,从小贷款公司贷到这个款以后,整个人就消失了,就人间蒸发了,这样的一些情况。网络小额贷款的总用户数,从用户覆盖来讲的话,也已经是接近5亿人。从这个贷款统计来看的话,可以看到,50%以上的网络小额贷款的用户,也就是贷款的人,50%以上的贷款的人,他的贷款的比数超过两笔,然后36%是超过,在两笔到五笔这个范围内,然后其中又有一半的人,50%、49%,接近一半的人,他是在两个以上的平台去贷款,也就是说,他不光找这个去垫资,他也会去找那个人人贷等等之类的。他贷款的笔数不是说只有一笔,他去待贷的这个地方也不是说只有一个地方,这个潜在的资金风险。

在这个部分最烂最烂的一个状况什么呢?就是这种像高利贷一样,法定的利率百分之几,法院所保护的合法的利率24%、36%等等,最高不能超过这个程度,但为什么大量的小额借贷行为在民间,尤其在民间的一些借款,贷款最后变成了高利贷,以次引发了,由此引发了很多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因为他这种居高不下的这种暴利,甚至跟一些黑恶势力搅和在一起,这种高利贷。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即使全都关了,牌照即使全都停了,然后也不能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部分的一个乱象。

网络小额贷款是不是真的没治了,是不是真的必须用一刀切这种方式来治?不是。为什么?既然它是网络小额贷款,那它其实是有技术的、科技的、政策的很多这种多管齐下、立体监管的一些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说非得靠一个政策,一纸文件去把整个领域都给他封杀住。这个我想是因噎废食的一个状况。

哪几个部分呢,第一是这个征信的部分,用技术的方法、数据的方法,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全国性的一个征信体系,这个征信体系更好的去为小额贷款服务,使得他能够选择优质的客户,避免一些恶性的问题,避免不加甄别地去进行小额贷款的一些投放活动。

第二是什么呢?可以建立一个大的认证体系,认证体系是说,再基于征信体系对于这种借贷双方的这种借贷行为进行审核、进行验证、评测,然后以此的话去引导更加规范,而不是完全由小额贷款公司自己去完全掌控,这样的一个借贷过程。第三个可以做的是什么呢?因为既然我们有各个政府部门,包括我们有我们的管理体系,包括我们有我们的在社会的治安等等治理,包括也有整个银行的数据体系,所以说,这样的一些数据体系,这样的一些政策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其实是可以和网络小额贷款这样的系统,通过去做结合,然后通过业务流程,通过这种政策的把关等等,包括通过数据的共享,然后去解决小额贷款里头一些不安全、不规范的一些因素,如果这个一个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每一份合同都必须经过一个统一的监管平台的实验审核和验证,它才能够有效。如果有这样一个统一的审核和监管系统,去认证每份合同里面的一个借贷利率,比如说这个借贷的利率,如果综合利率超过了24%,超过了36%这样的一个年化利率,合法利益受保护,他非法的收益,他的非法的这种借贷行为是不受政策保护的话,那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些高利贷行为也会受到约束。

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说把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给关了,或者把相关牌照给停了,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恰恰是去做真正的这种治理。总而言之,网络小额贷款它是一个好事,不是坏事。但是在国内,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好事真的变好,而不是让好事变成坏事,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那相关的政策,相关的政策的监管方,毫无疑问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一个做法,是应该多管齐下、立体监管,然后把疏和堵结合起来,真正站在国民经济的需要、小微企业的需要、然后大量的个体工商户的需要,等等这样的角度来去考虑问题,让国民经济的这些个部分也能够获得血液的供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