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揭秘:鄠邑区大王镇“王守村”!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睁眼看西安》已经改名《巡秦纪》敬请关注!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在鄠邑区北乡,有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游城隍”。涝河东西十三个村子为一社,奉周苛为城隍神,称:三城隍。大官路东西二十一村为一社,奉韩成为城隍神,称:二城隍。渭河南岸一带 十九村为一社,奉纪信为城隍,称为:大城隍。

城隍爷,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但凡有城池的地方,就有城隍爷。明初,朱元璋还给城隍爷定了爵位。京师南京城的城隍是王爵,封福明灵王;管理一省的都城隍是公爵,封明灵公;分管州的城隍爷是侯爵;县城里的城隍爷是伯爵,封显佑伯。

中国第一个封城隍爷的大将就是渭河南岸供奉的大城隍纪信。纪信就是地道的大王镇王守村人,王守村村名所来也和纪信有关。西安市的鄠邑区原名户县,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邑”。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邑”为“鄠邑”。秦孝公时期设置“鄠县”。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这就是今天的“鄠邑区”。

大王镇是鄠邑区东北部一个驰名古镇,地处108国道和咸户公路交汇处,东与长安区以新河为界,北与咸阳市秦都区毗邻,说起大王镇那一座有数百年历时的商贸重镇,本地人称:大王店(音译“当王店”)。据史籍记载:元朝至元八年前有王姓兄弟二人在今大王镇开设客店,分居后,其弟向西搬迁,仍设客店,人称兄店为“大王店”,弟店为“小王店”。《户县志》记载:大王设店于元朝至元元年,清雍正十三年大王店改成大王镇,清代康熙四十五年,知县令筑城门,今天已荡然无存。据传姚姓望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武昭帝姚苌的后裔。

大王镇地界上有一个高坡,从长安马王客省庄、马王村而来,穿张海坡过大原村、苗驾庄进入大王地界。这条大坡叫“郿邬岭”,本地人称“马坞岭”或者“迷雾岭”。“郿邬岭”为汉代董卓所修,《后汉书·董卓传》有载:东汉初平三年, 董卓筑坞于郿 ,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三国末年蜀后主刘禅国破被捉,乐不思蜀,请求住到"郿坞",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昭所拒绝。

王守村就坐落在风水宝地郿邬岭上,与108国道相毗邻,咸户公路穿村而过。王守村有大堡子,黄家庄,凤凰嘴,郭家庄,李家庄5个自然村13个队,将近3000村民。正因为王守村坐落郿邬岭上,所以本村砖瓦窑特多,西安城墙上砖上还有“户县大王王守一九八四”的字迹,这就是重修西安城墙时王守村特意为西安城烧纸的城砖,经多年取土烧砖,郿邬岭被荡为平地。

关于王守村所来和“天下第一城隍爷”有关系,传说纪信是王守村纪家庄人,为刘邦大将,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的样貌,向项羽诈降,被俘。项羽见纪信忠心,有意招降,被纪信严词拒绝。刘邦最终逃脱,项羽大怒,用火刑处决纪信,并火烧纪家庄,还牵连纪家庄周边19个村子。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大赏忠臣良将,在纪家庄祭拜纪信。并免征周边19个村子赋税,安排村民驻守此地,按时祭祀纪信,村子随得名:王守村。

民国时期户县人刘兆鹤主编的《户县碑刻》则对王守村来历是另一种说法,书载:眉坞岭王守村,本名王殊村,为元代丞相王殊故里。王殊墓志铭记载,村郭姓为郭子仪后裔,郭氏与王殊为亲戚。。

关于《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上都有叙述。刘邦为了祭祀方便在城南上林苑王曲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修建大型庙堂祭祀纪信。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历代王朝都有追封,隋唐以后官方屡有封敕和祭祀,宋朝封"忠佑安汉公",元朝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朝封"忠烈侯"。朱元璋封纪信为全国南七北六十三省总城隍。王曲总城隍庙在民国时期张杨兴办“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时被拆毁,张少帅舍资在高桥乡槽坊村重修城隍庙祭拜纪信,今高桥城隍庙已经不见踪迹。全国各地城隍爷都是“坐城隍”唯独此地是“游城隍”,周边19村轮流供奉城隍爷,本地人称“接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