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银,穿戴在身的民族标记

文/黄沙

“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是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为什么这么说呢?犹太人的痛,世人皆知。苗族同胞的“苦”是从和说起呢?据记载,苗族人起源于中原地区,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迁徙到湘西、贵州、广西、云南等多山之地。这些地方多是毒虫、瘴气多发之地,因此,苗人很自然地对有鉴毒功能的银情有独钟。

苗族人相信锋利的银饰具有驱邪消灾的作用,因此即便是行山走路在山泉中饮水,都要先用银镯浸入泉水后才饮用;而每个少女出嫁之时也必须配备一身传统的银饰穿戴,戴上以后终生跟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也不例外。在《乾隆志风俗篇》、清道光《续修凤凰厅志》中还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地苗族用银饰作为装饰品,不分男女,皆为盛行。后因战争频繁,银饰才在男子身上逐渐消失,成为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故有苗族民谚流传至今,“无银无花,不成姑娘。”银饰在苗族数千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早已不止是别在腰间的艺术品,已然化身为一种精神力量,凝聚子子孙孙,支撑着整个苗族。

“苗银非银”到底是什么?

我在云南读书以及在云南地州行走之时,也曾被闪闪的苗银所吸引,禁不住诱惑也就买上几件带着玩,后来朋友对我说,这些银饰并没有多少银,我一听懵了,难道是上演“白马非马”的桥段“苗银非银”?经过详细询问,原来苗银是这些材质组成的。

以黄铜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如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饰品。鹤庆的银饰品成分以黄铜为主,部分纯银饰品则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到当地市场。

以白铜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如贵州省凯里市千户苗寨以及湖南湘西地区。银匠村的苗银饰品成分以白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贵州苗银饰品。

以红铜为主的“苗银”:

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直接经过捶打就能制成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湘西苗族银饰的造型又有哪些分类与讲究呢?

不管苗银的含银量的高低,但那闪闪发光的银饰穿戴在苗族姑娘身上时,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银饰的品种繁多,又有不同的寓意。

1.头饰。湘两苗族银头饰,包括角、扁、帽、帽檐、帽顺花、发簪、插针、花梳、耳环、旧饰等,有的造型简单粗犷,有的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其中,湘西苗族的银接龙帽,由帽顶、帽身、帽沿以及数块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银片组成,其造型颇像古时将军的头盔。帽的后缀共有9条,每条长约70厘米,后缀上制有虫、鱼、鸟、兽、花藤等各种银片,银片层层相连,吊齐衣服的下沿。采用錾花、锤压、焊接、扭丝等工艺,特显富丽,但是这种接龙帽并不普遍,只有少数富裕人家备有,在“接龙”等比较重大的仪式中穿戴;银帽檐上饰双龙戏珠,或凤凰展翅欲飞,蝴蝶流连花丛,周边并缀镶珠花朵,两头系用寿形银片做挂扣,采用拉丝、錾刻、镂空、编丝、扭丝、镶嵌等工艺,制作尤为精美。

2.项饰。湘西苗族银项饰,包括项圈、项链等,制作考究。项圈有扭索形、扁形、编花形、素纹圆圈、盘圈形,一般用银丝缠绕做公母套扣,可用来调节大小,此类型器物一般较重,造型粗犷朴实。但亦有精雕细琢者,如扁形花瓣纹银项圈,由4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项圈组成,圈身中宽两端窄,佩戴时扣在前而纹饰在后,造型古拙,雕刻细腻,质朴而华美。

3.配饰。湘西苗族银配饰式样最为丰富,图案题材十分广泛、造型最为讲究,是当地苗族最具风情的银饰。包括佩于胸前、背后和腰部的各种挂件,如各式压领、吊挂、吊牌、腰链等。吊挂款式最为复杂,有的为纯链形,链的一端或两端带浮雕花形挂扣;有的为链和银牌结合形,银牌层层坠饰,链两侧坠饰对称组合,饰瓜果、动物造型银铃铛,又或一些树叶及锥形银角等等,最下端饰其多以“五兵”为坠。以兵器为饰的“五兵佩”,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苗族银胸吊饰中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改造,加入刀、剑、牙签、挖耳、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

4.手饰。包括手镯、戒指等,是苗家人日常生活中最喜欢佩戴的饰品。其中,手镯有空心筒状、方柱形、圆柱形、扁平形、龙头形、绞丝扭索形等,采用编丝、浮雕、镂空、篓花、焊花等多种工艺,多饰龙纹和花、蝶、鸟纹、八宝纹、几何纹、人面纹,龙纹手镯则以双头龙为主;戒指以宽面为多,多饰花卉、鸟蝶、人物、八折花、寿字、蝙蝠等,小巧而精致。

5.衣饰。湘西苗族银衣饰包括银披肩、银扣子、胸扣花等。银披肩红缎作底,花带镶边,披肩共有银饰三层,内沿为八块莲瓣状银片;中间为椭圆形和梯形银片,共八块,呈两两对称排列,银片上分别制有龙、凤、狮子、牡丹等花纹;外沿为菱形银网,银网由一个个的小银圆环将小银练连接而成。银网下吊银须,银须分两层,中间是小梅花,两边是小叶片等。

苗族银饰中,出现最多、运用地域最广泛的纹样有蝴蝶、龙、凤、花、鸟、瑞兽、几何、瓜果、蝙蝠、人物故事、吉祥纹饰等。这些纹样的选择多是与苗族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多种动植物。苗族原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靠神话传说和古歌传承其民族历史和文化。长期的演变发展中,智慧的苗民将自身内涵丰富的文化特征赋予在银饰中,使银饰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及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湘西苗族银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风格,我们从中可以透视苗族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也折射出苗族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同时对研究苗族文化的当代转型及与中原文化渊源流变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世界·旅行乱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