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真没必要上放?千字简明科普推力作用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文中言论不代表乙迷观点。

作者:苏格拉底的飞鱼

什么叫推好呢?永远没答案,或者说答案只有本身设计耳塞的工程师才有可能听到,耳机只是作为扬声器,被动发声,前面需要经过数字转盘对“0101”这些二进制数据的拾取,再经过DAC解码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之后通过耳放,最后才轮到耳机振膜对模拟信号的最终回放。

(奥莱尔“穷人三宝”三件套,从上至下以此作转盘、解码和耳放用,右边是电源)

因此除了耳机之外,影响音质的还包括“转盘”、“解码”、“耳放”,所谓的播放器直推,只不过把这三者集成在一起而已:非hifi的基本就是一块档次普通的集成CODEC完事,hifi向的往往会有独立DAC、独立放大模块,少数高端的还会在数字部分有独立时钟,另外供电层面也有强化(毕竟玩hifi就是玩电),这里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不具体展开。

单论随身的中、低端系统,数字部分差别并不大,对音质影响更大的在于模拟部分,即耳放和耳机,耳放是攻、耳机是受,前者输出模拟信号,后者经过振膜振动而发声,因此推不推得好的唯一关键就是耳放,而耳放的基本作用只有两个——放大模拟波形(推饱)、修饰模拟波形,放大即涉及到本文核心——推力,修饰则是在低失真基础上微调波形。

所谓推力,即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也可用压摆来表示。推力不足,即压摆不足(P=U²/R),压摆不足,即无法使振膜充分地、低失真地振动,造成“声压强”不足,所谓声压强(简称声压),就是声音通过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压强,为有效表示声音音量强弱,会把声压强的有效值取对数来表示,单位也从Pa(帕)变成了dB(分贝),这样的数值就叫声压级,用“SPL”来表示:

(分子为待测声压有效值,分母是一个固定值的参考声压)

下面继续推导,声压强不足,意味着某些频率无法达到足够响度,波形出现了失真,从而影响泛音(列),泛音和基音一起构成每一个乐音,基音决定音准,只有1个对应频率,比如100Hz,泛音决定音色,是基音频率整数倍频率的叠加,即200Hz、300Hz、400Hz...这些频率序列共同复合叠加而成,构成比基音复杂很多。

大提琴和小提琴发出同一个音高的音,但我们一耳朵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大提琴、哪个是小提琴,就是因为它们的泛音不同,所以音色不同,男声、女声同理,有的浑厚、有的娇嫩、有的娘炮,总之一切都归因于泛音列。一旦泛音列响度不够,音色就会不准,夸张了说,小提琴就可能听成中提琴,一些节奏乐器泛音出了问题,就会失去气势,人声泛音响度缺失,声音就不够饱满、穿透力不够、失去了感染力。

(a45+poke和谐捆绑,大法作转盘,poke负责解码+耳放)

所以自己在实测中会发现上放后,高频段泛音列响度更大,从而音色会更自然,相对更接近真实,听感没法量化,只看推力指标——poke的压摆毕竟比a45多了4倍有余。即使是这样的便携放,搭配一千来块的耳塞,也能一耳朵听出这样的改变,所以烧友光靠耳朵不靠仪器就能听出某某耳塞“推不推得好”,关键在于对比,不同推力前提下的对比。

除了压摆不够造成的音色问题外,推力带来的第二个问题依然是失真(废话,hifi的对立面不就是失真么),这次不是泛音列响度不够,而是在交响乐之类的大动态音乐表现上不好,推力不足,储备功率不够,在大动态(强音和弱音对比明显)的音乐出现时,动态削波失真就会增加,简单说,就是大响度的模拟波形直接被“削掉”了,这部分频率根本无法响应,强弱音的对比就会不够,没了反差,旋律的感染力就大受影响。

同样用图说明,声音的动态范围和相机的动态范围一个道理,前者是声音强弱响度的范围,后者是最亮和最暗的范围,这张使用高动态范围(HDR:High Dynamic Range)的照片就能说明,在场景中同时存在强光和弱光时,既能充分还原亮部细节,又能保证暗部不“死黑”,类比到声音上,就是爆棚时气势逼人,收敛时静谧逼真。

说白了,所谓音色自然、动态增大,只能说明推力能把系统的潜力发挥出来,这本就是系统应有的水准,HiFi本质就是低失真或者说高保真,好声音不断的损失再损失,hifi系统只能尽量把这种损失尽可能减小,把这天生丽质的素颜女神照还原得尽可能清楚,而不是连像素点都凑不完整,甚至变成大雕萌妹模样,至于耳放对调音的修饰作用,则属于后期化妆、锦上添花的范畴。

作者:苏格拉底的飞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