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牌交换机是什么交换机?现在市面上白牌交换机的生存环境如何!

白牌交换机,也叫白盒交换机,英文表达就是WhiteBox Switch。它有几层意思,比较直白的就是这个盒子可能不贴标签,但是这只是字面意思,深层次的意思是这个盒子不强调品牌。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大家对WhiteBox的认识,有几个不同的层次。

1、最彻底的WhiteBox:硬件和软件彻底分离,硬件交换机出厂的时候,除了BootLoader,没有任何软件,客户可以另外去别的地方购买软件或者自己写软件,自行安装。硬件需要支持,去找硬件提供商,软件需要支持,去找软件提供商。业界把这种称为Bare-metal Switch。跟我们自己去买一台兼容机,然后自己安装windows或者Linux一样。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并非任何软件可以安装在任何白牌交换机上,每种软件都有自己兼容的硬件列表,反之亦然。

2、折衷的WhiteBox:从一个供应商那里购买打包好的软硬件一体机(该供应商自己本身只做硬件或者只做软件,从软硬件合作伙伴那里取得对方的授权),从该供应商那里寻求统一支持。但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客户都有自行挑选的余地(如果从软件供应商买,可以选择用哪个兼容硬件厂商的硬件;如果从硬件厂商买,可以选择用哪个兼容软件厂商的软件)。

3、最擦边的WhiteBox:软硬件由同一个供应商制造并供应,类似于购买品牌交换机。但是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贴客户的牌或者完全中性不贴牌。这种做法有另外一个术语叫做OEM,或者说就是贴牌。但是很多人也把这种设备称为白牌,把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叫做白牌厂商,特别是当这个供应商很小,品牌知名度不够的时候。

如果剔除掉那些只存在于理论中的不切实际的优势,白牌交换机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还是有不少独特的价值的。

第1, 从大面上来看,白牌交换机总体的成本确实是低于品牌设备。它去除了目标客户群不太会用到的一些功能和品牌溢价之后,确实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尽管不是在所有的客户那里都比品牌价格低。

第2, 白牌厂商并不关心自己的品牌,所以可以很容易进行贴牌操作,甚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在品牌交换机厂商开始越来越多参与到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安全等领域的竞争之后,越来越多的他们的竞争对手会选择他们之外的别的交换机,而且无论从控标还是价格来考虑,白牌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3, 相比品牌厂商,有软件能力的白牌交换机提供商,给特定客户或者特定应用场景做定制开发的可能性和敏捷性要更高一些,这对部分客户来说价值很大。当然,这里其实有点自相矛盾。相比较品牌商,白牌提供商更倾向于提供标准化的,不用任何定制的设备,这样支持资源消耗可以最小化。但是至少在定制需求发生的时候,有能力的白牌提供商会有更大灵活性。

前白牌交换机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是生态雏形已现,从芯片到硬件到软件,每个领域都有不少玩家。

1.芯片厂商生态:

全球的交换芯片供应商本就不多,能被白牌厂商选中的就更少了,因为白牌厂商要考虑通用性。国外芯片厂商主要就是Broadcom,新兴的Cavium的交换芯片在白牌领域也偶有闪现,国内主要是盛科。

2.硬件厂商生态:

硬件厂商是白牌生态里面重要一环,他们也许默默无闻,但是决定了整个生态的成本。大型OTT也许不屑于用别人软件而自研,但是他们一定不会自己做硬件。而白牌厂商要想把价格降下来,没有硬件厂商的配合,基本无可能。目前白牌交换机生态中的硬件厂商主要是台湾的广达、智邦、英业达、台达以及加拿大的天弘等。但是大陆也有类似的厂商在崛起,大部分位于深圳,如迈腾。这些厂商都有自己的工厂,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硬件设计能力,但也有的设计能力较弱,主要是生产。这些厂商被统称为ODM厂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很强的硬件设计能力但是没有工厂的硬件厂商,他们有自己的合作工厂,也会对客户提供硬件。

3.商业软件厂商生态:

最富有变化、最有意思的,通常都发生在软件上。通过商业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主要玩家都在国外,如Cumulus, BigSwitch(主要是SDN), Pica8,Snaproute(有开源版本,但是也有商业版),国内的盛科网络也有自己的CNOS。大多数玩家都是License模式。

4.开源软件生态:

除了商业软件,还有一些开源项目,比如惠普发起的OpenSwitch,微软的Sonic以及SnapRoute接管OpenSwitch后另起炉灶的OPX。目前都不太成熟,相比较而言,OPX可能更靠谱一些,国内已经有大型OTT在基于OPX进行自研白牌的开发工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