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究竟是什么?音乐一响,皇帝除了身体会变差,更会亡国

听音乐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听觉的享受,也是一件没有顾忌的事情。而在我国的古代,听一次音乐固然是一场听觉的盛宴,但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礼乐

换句话说,古代的音乐不像现代这样,随便听,随便唱,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好。古代听音乐是有讲究的,太随便是容易出大事的,尤其是像一国之君,可能就是听了一场音乐之后,便成为了亡国之君!

祭祀

音乐是先秦时期祭祀礼仪的一部分,到春秋时期,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六艺中,便有“乐”的标准。音乐在古人眼中是分等级的,一等级的音乐可以令古人产生敬畏感,激励古人奋发向上,充满无限的斗志。

起舞

而“靡靡之音”则是被正人君子嫌弃的音乐,谁要是欣赏了靡靡之音,还一不小在民间传开了,那这个人在历史上肯定没有好名声!比如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

纣王与妲己

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们征讨纣王时,曾发出檄文,数落纣王的罪过,来标榜自己是正义之师。其中就有一条“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这句话是周武王指责纣王放弃他祖先传承下来的音乐,而特地创作些不堪入耳的音乐,用来取悦妲己这个女人。很难想象,音乐在古代竟能成为敌人挑起战争的理由,可见音乐对古人的重要性!

编钟

春秋时期的孔子也曾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当时大部分的诸侯肯定都创作了很多的“靡靡之音”用来享乐,美女们跳舞肯定是要配上动听的音乐,皇帝身体会变差便很正常了。

而在这些诸侯中,孔子认为郑国的音乐最为放纵,“郑声淫”这三个字便是对郑国音乐的评价,“淫”字是泛滥、低下、不入流的音乐,不一定是现在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创作的音乐,大多质量低下,根本不能在祭祀、祭天等庄重仪式中使用!

曾侯乙编钟

古人之所以如此看重音乐是有原因的,因为音乐的原理中暗含着古人治国的理念。古代的音乐用编钟、苼笛等乐器演奏,每种声音,只有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音量、合适的音色发出,才能够成为美妙的音乐,否则就只能产生令人心烦的噪音了。古人也是这样治理国家的理念!

古代场景

每个百姓处于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情,天下便会平稳,否则天下便大乱,正如每个百姓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这皇帝的位子还能坐稳?因此,古代的士大夫学习音乐,便是从音乐中体会到管理国家的精髓吧!

智慧的古人总能从简单的事情领悟到高深的道理。的确,好的音乐可以改变人的心志,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这其中的道理跟现代人喜欢音乐是一个道理,而古代在三千年前便认识到了音乐的独特之处,可见古人的伟大!

如想了解感兴趣的历史,欢迎“私信”;如有不同历史观点,欢迎评论关注:广闻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