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五种物品最容易被宝宝误食,太像吃的了

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宝宝的玩具如果有零碎的小物件,都会标注适合三岁以上(3Y+),因为宝宝两岁左右就开始学事物分类,三岁以上基本上都能分清楚食物和工具,玩具等区别。

但是这五种东西几乎家家必备,却容易混淆成食物,宝妈一定要注意!三岁以下的宝宝更是要多加防备。

1.化妆品

妈妈的化妆品太天然了吧,植物的香味配上漂亮的瓶子,尤其是口红唇膏,经常看到妈妈往嘴部放,趁妈妈不注意总跃跃欲试。曾经有个六岁的孩子跟妈妈去商场,趁妈妈和导购试化妆品的功夫,把专柜的每一支唇膏都咬了一口尝尝。所以家里各种散发着水果香味和各种香草味的化妆品,日化品,一定收好。

2.清洁剂

很多家长会把洗衣粉灌在废物利用的奶粉桶或者糖罐里,也可能是罐头瓶或者饼干盒,很容易造成误会。还有一些液体清洁剂用饮料瓶灌着,上世纪90年代那些从工厂灌硫酸回家刷厕所的家长,坑了不少娃。

3.樟脑丸,除湿剂

夏天要来了,冬天春天的衣服要收起来了,就会有家庭还在用很原始的樟脑丸防虫蛀,那种圆圆的小白豆越看越像糖。还有零食包装里的除湿剂,虽然写着请勿食用,架不住孩子不认字,一不小心撕开了就当糖豆了,很可怕。

4.药

一般的药都很苦,孩子很抗拒,但是宝宝的药不苦啊,有糖衣的药不苦啊,放到嘴里不一定会吐出来。尤其是止咳糖浆,布洛芬这种甜甜的液体,还有维生素和营养素这种日常经常吃到的糖豆,孩子吃过更是觉得安全可食用。任何维生素营养素过量都是有害的,不得不防。还有些会把中成药大山楂丸当成消食的零食给孩子,中成药就说明不只是山楂,是合成的药物,过量食用很不安全。

5.杀虫剂,除蚊剂

喷雾型杀虫剂不怕孩子喝到,但是怕粗心的家长喷的时候没有把食物有效遮挡。有些蟑螂药老鼠药做得跟糖豆一样十分危险。夏天免不了用蚊香或者电蚊香液,尤其是廉价的驱蚊扣,里面加了化学成分DEEP,这些都不适合2岁以下孩子使用。而粘贴的驱蚊贴,也会让孩子对香味有舔舔的冲动。

如果你有一个吃货的心,一定小心宝宝遗传继承了吃货的特性。关于误食和中毒的案例太多太多,比如有八个月的宝宝午睡醒了不出声,把手上的手绳咬断了(当然不是一天咬的,日积月累),小金珠含到嘴里被发现,险些被吞进去;七岁的姐姐在家看着三岁的妹妹,俩孩子搬着凳子把姥姥放在冰箱顶的药分着吃了;两岁的男孩吃了六岁姐姐水果包装的蜡笔;小学生含带香味的香珠和橡皮当口香糖,虽然没吃进去,也很不卫生。

这种故事能讲一千零一夜!希望你转发提醒各位亲友,不要成为故事主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