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度地图「足迹」相比,技术含量低的「西瓜足迹」为何会火?

火热的六一儿童节,朋友圈被一张「中国地图」刷屏了,这两天没见过这张地图的同学请举手,放学请你吃鸡腿……

这款「西瓜足迹」小程序,深谙营销之道,上线后后台迅速达到了1000万次访问。「炫耀心理转发」、「数据被窃取商用」、「小程序变现」甚至「制作者将被起诉」等一系列话题爆发。

其刚好满足了人们的社交参与心理动机,同时小程序易传播,不火也难了,从朋友圈可以看到三种用户:

第一种:回忆党,仔细回忆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的,这部分用户会认真的勾选,回忆同时还看有哪些地方是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甚至脑补一份旅游计划。对这部分人来说花个十几分钟回忆一下,发出来也会有朋友间的共鸣,比如一起去某地的至亲、同学、同事、基友、前女(男)友等。

第二种:逗比党,全选或者选一份「另自己满意的名单」,然后发布,获得关注。这部分用户有的是炫耀,有的是逗比,对这部分人来说,用热点来获得关注本身就是好玩的事儿,自然也喜欢参与。

第三种:懵比党,想半天发现自己大半辈子去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勾选一会觉得累了,就随便勾一勾……对这部分用户来说,既然人家都发,我也不能落后,凑个热闹吧。

客观的说,西瓜足迹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伪足迹」;为啥说「伪足迹」,因为地点是用户自己点选的,不是GPS定位记录的,具体准不准,也无从考证,对上述第三种用户不友好。

说到GPS定位、专业、技术就绕不开一款地图应用「百度地图」了,其「足迹」功能早几年前上线的,但社交属性不强,了解和常用的用户并不多。

百度地图轨迹功能的特点是真实GPS定位记录,基于GPS点后台做统计归类和展示,从专业性角度来说更专业,但从社交玩法角度来说,不容易爆款。

对于这个现象,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