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电子邮票你了解吗?

现代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使传统邮递信函的方式正在逐渐淡出都市人的生活,到邮局花几分钱或者几角钱买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邮件的盛行,邮票的形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的邮票设计形态——电子邮票正风潮渐起。

电子邮票的成形与发展

电子邮票又称“可变面值邮票”,属于自动化邮票的一种,是为适应邮政自动化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邮资预付凭证,它根据用户所需要的邮资面值,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售票机在预先印好图案、铭记的盘卷式空值邮票纸上加盖面值后切割成单枚邮票“吐出”出售。

世界上第一枚电子邮票于1969年3月1日诞生于法国巴黎蒙日隆商业中心。即著名的“法国1号电子邮票”

第一枚电子邮票—《法国1号》

1984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19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上,电子邮票被正式纳入邮票范畴。随着电子邮票的推广,许多国家采用不同型号的自动售票机发行电子邮票;除了普通邮票,还有纪念、特种邮票,甚至还出现了印刷精美的专题邮票;有的国家还发行了电子邮票首日封、极限明信片等邮品。

1999年12月30日,北京西站自助邮局开业并首次试用了我国内地的第一套电子邮票“自1”。

中国《自1》电子邮票(黑电子)

该票用有特殊纹理的纸张印制,邮票上下两边各有两个直径3毫米的半圆形定位孔,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约2毫米~ 3毫米宽的荧光条(在验钞灯下发出荧光),邮票之间有虚线齿,背面刷有薄层背胶,邮票尺寸43mm×25mm, 邮资图尺寸38mm×20mm,图案为淡绿底色上的白色中国邮政标志,右下方印有绿色中国邮政标志及黑色中英文中国邮政铭记,中上部是自动售票机在用户完成面值预设和投币等操作后打印出的黑色醒目的人民币符号和面值(0.10元~99.90元之间)。至2001年7月,“自 1”电子邮票停售。我国的电子邮票分为黑色打印和蓝色打印两种,集邮界俗称为“黑电子”和“蓝电子”。

中国《自1》电子邮票(蓝电子)/线齿移位

目前这两种电子邮票非常少见,“黑电子”的发行量有15万枚,但由于使用损耗,实际存世只有五万枚。“黑电子”的套票共有9种面值,发行量2000多套。而“蓝电子”,其发行量仅有4000 枚,套票仅有150套,可以说是中国近代邮票的珍宝。

如今,电子邮票在欧洲一些国家已较为普遍地使用。比如,德国目前有上万台电子邮票机,德国人已经习惯使用电子邮票代替普通邮票,在节约成本之余,也可以享受邮政高效便捷的服务;而西班牙则被认为是电子邮票使用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出售的电子邮票,己达该国全年邮票发行量的40%;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电子邮票。发行品种超过 500种。每种的发行量从1万到1000万枚左右不等。由此可见电子邮票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子邮票设计特征

中国香港 兔年 生肖电子邮票

电子邮票的问世,促进了自动化邮票的兴起与扩展,也标示着高新技术在现代邮政中的应用。电子邮票的使用,简化了邮票发行程序,使邮政部门可避免邮票的过量印制,减少运输、存储等工作量,有效地降低成本;并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初的电子邮票由于设计制作简陋,尚不被人们认同, 而后印制越来越精美,完全可以与传统邮票媲美。毫无疑义,电子邮票会在全球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其设计形式将日趋完美及多元化。

1、电子邮票设计形态别具一格

西班牙《老爷车》电子邮票

电子邮票的设计形态独具特色:有的电子邮票无背胶(背胶很薄),这种类型的电子邮票往往在票的上下端有两个半圆形凹槽,四周无齿孔。如德国、以色列、中国香港与澳门的电子邮票均属此类。

也有一些电子邮票有不干胶背胶,为此在邮票背面有衬纸,衬纸上有半圆形凹槽,票的四周有的无齿孔,如新加坡的电子邮票。

有的票的两侧是水波型,如西班牙的电子邮票。

而电子邮票的这些形态特征,则是由不同的电子邮票出售机决定的。根据德国米歇尔出版社的资料,世界上的电子邮票出售机至少有40多种,每种售票机出售的电子邮票都有自己的特点。德国是较早使用电子邮票的国家之一。1981 年1月2日,原联邦德国发行了本国首套电子邮票,票幅为横矩形,规格为43mm×25.5mm,上下边各有两个半月形孔,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方是德文DBP(即“德意志邮 政”的缩写)以及打印的邮票面值,下方是“德意志邮政” 的德文全称和邮政号角图案,邮票纸质呈黄绿色,自动售邮票机可根据顾客的需要打出10芬尼到2820芬尼14 种不同面值的电子邮票。

德国首套电子邮票—《德国1号》

虽然邮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 但德国的电子邮票上下边的两个半圆形孔却始终不变, 这也成为了德国式电子邮票的特殊身份证明。

西班牙发行的电子邮票已近百种,其特点是横矩形,左右两侧有波浪形边,邮票题材有文学家、音乐、建 筑、海洋、船舶等。

芬兰、捷克、新加坡发行的电子邮票别具一格,邮票的四个角呈圆形,似乎有利于使用者分撕,而且这些邮票都是不干胶邮票。

芬兰《自然保护-飞鼠》电子邮票

2、电子邮票设计选题广泛,形象生动

英国《女王头像》电子邮票

近年来, 电子邮票因其使用的便捷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并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趣味的多样性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发行电子邮票,电子邮票的设计从最初单色打印逐渐过度到彩色打印,设计也摆脱了纯文字的简单形式,并且已经逐渐走出了最初简单图案设计的阶段,选题更加广泛,设计愈发生动。

我国香港地区于1987年率先推出生肖图案的电子邮票,并延续12年,形成世界上第一套12生肖图案的自动化邮票,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特别是在发行第二轮生肖系列传统邮票的同时,并列发行生肖系列电子邮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选择十二生肖作为自动化邮票的选题和主图,宣传古老的中华民俗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香港“12生肖”电子邮票

电子邮票VS传统邮票

电子邮票与传统邮票相比较,相同之处有:都是邮资凭证,都有邮票“图案、国铭、面值”三要素,都有纸质、齿孔、背胶等特征;售出后都可以在使用有效期内随时贴用……。

区别之处是:电子邮票是逐枚打印出售的,没有如同邮票那样的“印刷全张”、“邮局全张”,更没有边纸上的厂铭、色标等,因而不存在版式的区别等。

由于设计、制版、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传统邮票的印制质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每一枚邮票都成了一件小而精美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来,邮政业务受到传真、电子邮件、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贴用邮票投寄邮件的数量逐年下降,集邮活动和集邮爱好者的热度不断降温等因素,致使传统邮票的发行量也在逐步减少。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传统邮票设计正在努力求新、求变、求精,其形态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效果显著, 不仅受到集邮者的欢迎,而且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传统邮票将作为邮资凭证的主角继续发挥作用, 并将成为一种艺术收藏品加快发展。

中国第一枚传统邮票和第一枚电子邮票

电子邮票面世40年来,至今虽已有60多个国家或 地区发行了电子邮票,但仅有西班牙、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或地区使用较为普遍。即使如此,传统邮票仍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目前,各国发行电子邮票的品种较少,早期的电子邮票图案设计大多数很简单,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同传统邮票设计相比,精美程度差距甚大。特别是西班牙、新加坡等少数国家的邮政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将电子邮票的用纸改为热敏纸,不利于长期保存,大大降低了电子邮票的收藏品质。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电子邮票还无法取代传统邮票,电子邮票和传统邮票将两者并存互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