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新区」西胪:打造“建筑文创”发展新引擎

市委全会提出打造包括江湾新区在内的“四大平台”,为汕头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拥有未经开发的长岸线、后发优势明显的榕江片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位于榕江下游南岸的西胪镇,地处江湾新区重要位置,东北与汕头中心城区隔江相望,境内有山有水有平原,自然资源丰富,镇域土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近日,汕头日报基层采风团走进西胪,走近这一片未来的投资热土。

西胪镇

1 “三高”农业初具规模 资源区位优势凸显

西胪镇地处榕江下游西岸出海口,位于潮阳城区西北部,东北与汕头市区隔江相望,东南接河溪镇,南至西与和平、铜盂、谷饶镇毗邻,北和关埠镇接壤。全镇地域面积109.82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社区),以涉农为主,其中村委会23个,社区居委会4个。

西胪是潮阳区乃至汕头市的农业大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去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36亿元,比增2.1%。由于地属东南沿海丘陵地带,又是榕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境内有山有江有平原,西胪镇的土质肥沃,全镇耕地面积4.12万亩,山林面积7.9万亩,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作为一个农业大镇,西胪镇的特色“三高”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初步形成沿海万亩淡水产品、平原和半山区万亩优质稻和蔬菜、山区万亩名优特果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带,建成了西胪乌酥杨梅、姜薯等省级标准生产基地,在市场上形成西胪乌酥杨梅、海淡水产品、竹笋、莲藕、姜薯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拳头产品。

这里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区位条件优越。镇区距汕头中心城区15公里,与潮阳城区仅相距10多公里,从镇区出发至潮阳高铁站、潮汕机场均不足半小时的车程。省道234揭海线从西胪镇区穿过,在建中的潮汕环线在西胪设置出入口,使其对外交通将进一步强化。

省道旁的建材家具产业区

 

2 “建筑之乡”民力雄厚 乡贤乐捐反哺家乡

西胪镇民资民力雄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一个镇,竟拥有建筑施工队伍1000多支,建筑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在外从事建筑业近4万人,建筑劳务收入成了西胪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因兴修水利需要,西胪的各村先后组织起建筑专业队伍,并成立“西胪建筑调配站”管理各村建筑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建筑技术人员,积累了建筑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众多西胪人外出谋生,凭借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艰苦创业,涌现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家,积聚了雄厚的民资民力。

近年来,西胪在外乡亲十分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积极响应潮阳区委、区政府“反哺”工程,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连年来捐资帮助家乡兴建了一大批福利事业,捐献资金近4.8亿元,项目涵盖水利、交通、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民生领域,推动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这些潜力优势是西胪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西胪实现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村里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3 彰显地方产业优势 打造“建筑文创小镇”

据了解,目前,西胪镇已编制完成《西胪镇总体规划(2012-2030)》,科学规划发展蓝图,调整优化全镇产业规划和布局,着力建设“建筑文创小镇”,对接江湾新区建设,依托榕江南岸新经济走廊,以“建筑文创”为发展新引擎,努力向建筑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的“建筑文创小镇”方向迈进。

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中,西胪镇规划在西胪六景片区建设占地1500亩的建材家具产业园区,集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建材家具加工产业区。选址六乡洋片区,规划建设西胪环保建筑材料创新科技园,占地1000亩,依托西胪建筑工艺和技术力量,集新型环保建材产品研发、设计、试验、生产、销售于一体,逐步形成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区。

古色古香的潮汕民居在西胪处处可见

4 整合本土特色资源 开发建筑文化旅游

汕头日报记者在西胪镇采访发现,这里有始建于唐代的梅峰寺和无水桥,建于宋代的长美岩寺,建于元代的古雪岩寺,建于明代的黄氏宗祠……古色古香的古祠堂、古寺庙、古民居建筑,集石刻、木雕、嵌瓷、泥塑等民间工艺,呈现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貌,成为西胪独特的一方风貌。

随处可见的“四点金”、“下山虎”、“四马拖车”,这些富含潮汕本地特色的民居建筑群,以及闪耀现代气息的别墅楼阁,无不充分体现“建筑之乡”的特色魅力。

借助现有的特色民居建筑和历史人文资源,西胪镇正在规划建设潮汕建筑文化展示馆,推动西胪建筑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效整合镇内观音山奇石公园、千年古刹梅峰寺、苏六娘墓、凤山古塞遗址等人文景点和丰富的特色建筑文化资源,打造西胪特色建筑文化旅游,助推“建筑文创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汕头日报记者手记:思变谋变 西胪人期待新平台

“思变”“谋变”,这是汕头日报记者在西胪走村进户、和干部群众交流交心时最真切的感受。

民以食为天,西胪镇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但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怎么办?西胪镇这些年一直“思变”“谋变”,积极发展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由此形成了沿海万亩淡水产品、平原和半山区万亩优质稻和蔬菜、山区万亩名优特果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带,打造了乌酥杨梅、姜薯、竹笋等家喻户晓的农产品,有的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与此同时,西胪镇还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已在尖山、乌岩、内輋等规划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区,通过规划种植杨梅、李、桃等不同果林园区,建设厚德山庄农家乐、洪湖开心农场,设置农村传统童趣节目、英歌舞等传统文化节目表演等,来丰富特色乡村旅游的内涵,增强区域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着力发掘、整合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农家游”、“休闲观光游”等生态旅游,开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线路。

潮揭公路西胪路段两侧,多家瓷砖建材、石材工艺、红木家俬、水暖卫浴、家电零售批发商铺规模颇大,这里的建材、家具等产业初具规模,商贸流通活跃,经济十分繁荣。在建的西胪商贸城,投入资金近6亿元,建成后将拥有400多间商铺,发挥商贸主渠道作用,辐射毗邻各镇,吸引众多商贸公司落户经营。

可以说,西胪人的骨子里有一股爱拼敢干的闯劲,先辈们在外从事建筑行业,吃苦耐劳,挥洒汗水,艰苦创业,终于成就一个个建筑集团和王国。而江湾新区的谋划,无疑将为勤劳刻苦、敢闯敢干的西胪人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对未来,西胪人充满期待!

基层声音

西胪镇委书记游坤色:强优势补短板促三产融合

“榕江片区四个镇被纳入汕头江湾新区的战略谋划,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西胪镇一定努力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抓准时机主动对接。”西胪镇委书记游坤色在接受汕头日报记者专访时难掩激动之情。他认为,谋划建设江湾新区是汕头着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胪作为江湾新区的中心地段,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

西胪镇资源丰富、地肥物丰,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拥有“西胪乌酥杨梅”地理标志产品和海淡水产品、竹笋、莲藕、姜薯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拳头产品。借力江湾新区的谋划建设,将有望助推西胪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更加充分地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依托这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西胪还可以从乡村旅游业的角度做文章,推动发展农业观光园、农业产业园、农业科学园、农业体验园、农业博览园、农业加工园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第一产业的科技值和休闲度,培养集环保、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业态。

游坤色说,建设中的潮汕二环高速公路穿过全镇,在镇区设有互通出入口,让西胪的区位优势凸显。西胪镇要以江湾新区建设为契机,借力牛田洋快速通道缩短其与中心城区距离的交通便利条件,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眼高新科技产业,布局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西胪的第一、三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是实力雄厚的农业大镇,而且区域经济商贸活跃,拥有西胪、波美、西凤等3个综合性市场,其中西胪综合市场是榕江片区最大的市场,它和在建的西胪商贸城,将发挥商贸主渠道作用,辐射毗邻各镇。

游坤色告诉汕头日报记者,目前西胪镇的第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是区域发展的短板。西胪将紧紧跟进江湾新区的布局建设,着力提高地方的吸引力,着眼未来人口流动的增加,加紧配套建设大型酒店、大型商场,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朝着三产平衡、三产融合的目标逐步迈进。

居民群众: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西胪镇竹林社区老人组理事会会长黄巧发说,西胪作为汕头江湾新区的中心地段,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促进西胪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都将带来积极影响。他建议,江湾新区的建设要结合地方实际,融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发挥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完善环境建设,加强招商引资,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西二社区居民陈叔认为,发展经济应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杜绝污染工业进入,“要有金山银山,更要保护绿水青山”。西二社区独特的土壤环境,出产的莲藕粉绵可口,连身居外地的西胪人都一直念念不忘、托人代购。可以利用村居农产品特色,加大知名度宣传,打造与乌酥杨梅、青山竹笋、姜薯等齐名的社区品牌,借助互联网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不用为销路发愁,也让更多人可以领略西二莲藕的浓郁可口。

社区干部:以新区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

谈起江湾新区给未来发展带来的机遇,西胪镇竹林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桂标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汕头日报记者,竹林社区拥有近200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村民大多从事水产养殖和高产水稻种植,半咸淡水养殖鱼、虾肉质鲜美,备受推崇。作为我市千村整治的示范村之一,竹林社区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实施垃圾“不落地”措施,推进长效管理机制,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借助江湾新区的发展机遇,黄桂标希望利用社区靠近榕江边江公路和拥有大片土地资源的优势,利用省道234线和在建中高速出口的交通便利,带动乡村发展,提高村民素质和经济水平。黄桂标建议,江湾新区的建设要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以新区的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

西胪镇泉塘村党支部书记林海燕也认为,市委提出高水平谋划布局汕头江湾新区,这对拥有大片未经开发土地的潮阳区榕江片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一片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借力市、区对新区建设的谋划,各个镇村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产业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激活区域经济发展。

整理、编辑:潮阳发布

素材来源:汕头日报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