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拍随挥究竟该在哪个位置结束?

绕头随挥、过肩随挥、腰部随挥?究竟哪种随挥才是最规范化的正手随挥?爱好者的烦恼,总在于与球友乃至球星的对比中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动作做错了,是不是我的发力枢纽出现偏差?”

关于正手击球,网球爱好者的区别层出不穷,从引拍到击球到随挥。谈到正拍击球随挥结束的位置,爱好者心中也许答案不一。事实上,过肩随挥,绕头随挥,腰部随挥都属于正拍击球的合理结束动作。

不同随挥对来球产生摩擦不同,导致回球落地后的旋转、反弹高度不同,产生的回球效果也不尽相同。以纳达尔为例,为达到对来球的极致包裹,他利用更多的向上摩擦产生超强上旋,当引拍自上而下的完整画弧时,他自然而然的便形成同侧随挥。

同侧随挥极大限度给球增强上旋,保证了高效的回球入界率。但对一般爱好者而言,没有超强的力道作为支撑,同侧随挥效果一般,缺乏对对手的压制。

与纳达尔的向上旋转不同,费德勒的随挥更多在肩部以下结束,这更多是因为他的东方式正手握拍。20届大满贯得主之所以能获得GOAT称呼,其“瑞士快车”般的打法做到了在ATP巡回赛的“通吃”。

为对来球施加更多力量,达到平击效果,费德勒的回球往往施加更多向下向前的力道,当他甩鞭式的正手回球结束时,随挥的结束位置大多数在肩部位置。采用东方式正手的业余爱好者可以借此打出更有平蹿效果的回球。

面对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来球,球员的击球位置需做出动态调整。对腰部以上肩部以下的来球,爱好者既可以打出上旋球也可以打出平击球,不同点在于力求安全的上旋回球随挥高度稍高于平击球。事实上,即便是同一握拍方式也可以产生不同随挥,因此产生的旋转、落点、角度也不尽相同。

握拍方式、打球风格、回球习惯,爱好者的不同选择决定正手随挥的千差万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职业球员正手随挥也不尽相同,对业余球员而言,保证技术动作规范同时,可以根据来球变化采用不同随挥,才达到了真正的“行家”表现。(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Duke)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