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 下水|一艘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

编辑:KID

105号导弹驱逐舰是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建造的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号,该型舰是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号驱逐舰由大连造船厂建造,1968年12月24日开工,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2007年11月退役后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登临该舰视察,该舰为我国建造大型水面战舰奠定了基础,先后完成了1400多项装备试验,被誉为“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济南”号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670吨,由2台蒸汽轮机驱动,总功率72000马力,最大航速32节,航程2970海里。装备2座76式双联装130毫米/58倍口径舰炮、3座67式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炮、4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炮、2座三联装"海鹰-2"(HY-2)反舰导弹、2座FQF2500(65式)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4座BMB-2深弹发射装置和38枚水雷。

1986年8月,为了验证舰载直升机的搭载和使用,“济南”号作为试验平台接受了加装直升飞机系统的改装。拆除了后甲板1座76式58倍口径130毫米双管舰炮,2座67式37毫米双管舰炮,2座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并在主甲板上加装了一层甲板,安装了一座长17米、宽10.5米、高5.5米的双直升机机库,可以停放2架国产直-9反潜直升机,机库后设有长25米、宽12.8米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上装有从法国引进的“鱼叉”直升机助降系统,并增设航空燃料舱,油料泵舱,洗涤水舱,空地勤人员舱室等设施,以保证直-9反潜直升机的安全起降,加强了该舰的反潜能力。经过改装济南号由原来的旅大Ⅰ级舰转换为旅大Ⅱ级舰,济南号是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中仅有能够搭载直升机的军舰。

作为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相关的模型产品,这一款就是小号手早期出品的一套板件。

改装部分

小号手这套105导弹驱逐舰模型板件采用1:200的比例,制作完成后全长大约66厘米,较大的尺寸使其在改造的时候可以容纳更多的设备。在船舱内部,小号手的原始板件配备了5号电池仓和一颗260电机,通过双轴输出的传动波箱能够为螺旋桨提供足够的动力,这在后来的遥控化改装带来了便利,可以直接套用原装的传动结构。不过原装电机是铜触片寿命比较短,还得换成碳刷电机。

动力选择上,电调用的车上淘汰下来的好盈1060防水电调,再配上3S锂电池,可以让你的船飞起来。由于动力盈余太大,所以再后来的下水试航的时候油门量限制在30%左右,速度依然比较可观。

原装的塑料船舵在改装之后就放弃了,用以前废弃的油漆喷灌自制了两片船舵,9g舵机驱动,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玩耍的需求。

作为水上玩得东西,防水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除了电调本身具备防水能力以外,接收机和舵机都刷了三防胶做了防水处理,输出传动轴内部也灌满了黄油防水。后来的试航测试也证实了防水的可靠性。

除了防水以外,还在船舱两侧装了两片泡沫防沉,保证船的甲板即使完全淹没,也能够继续浮在水面上。

外观细节

至于外观细节,毕竟是小号手早期出的一套板件,价格才50几块钱,所以要求也不能太高。组装过程中的飞边、水口也还凑合,打磨打磨也算能看,栏杆和其他细节件的开模也比较粗糙,所以在组装的时候船身栏杆和部分细节也没有完全安装,只做了一个大致的外形。组合度上也不算太好,舰桥和甲板留缝比较明显,后来用补土进行了简单处理也还能看。

下水照

请点击“了解更多”看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试航视频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