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杂交构树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构树扶贫工程于2015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经过近 3 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构树正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树”。构树扶贫工程采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杂交构树品种以及产业化技术,重点在全国贫困地区实施杂交构树“林—料—畜”一体化畜牧产业扶贫。本刊记者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就杂交构树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让中国养殖业摆脱蛋白饲料对进口的依赖

《中国扶贫》:在近日河南兰考召开的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观摩交流会上,您提到说,发展杂交构树扶贫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您能否详细阐述下这其中的含义。

匡廷云 :中国是世界畜牧品生产大国,但饲料原料奇缺,大量依赖进口。特别是大豆,近10 年来, 进口逐年递增,单价翻了一倍,饲料成本增加,对我国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人畜争粮”的矛盾更加突出。

近10 年来,国内生产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进口牛羊肉、液态奶和奶粉的数量逐年攀升,居高不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定意义上就是保障我国足量、优质饲料的供给需求。我国饲料原料存在巨大缺口,特别是饲料蛋白进口依赖率80%,“粮改饲”政策是很好的补充,杂交构树是最好的品种选择之一。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杂交构树叶片富含蛋白、氨基酸和矿质营养等,是优良的蛋白质木本饲料原料。推广 1000 万亩杂交构树也只能缓解8% 的进口量,产业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一组数据可以分享,中国每年仅从国外进口大豆、苜蓿就达 400 亿美元以上。当前中美正进行贸易战,杂交构树的推广有其另外一方面的意义。

《中国扶贫》:构树是我国原生树种,《诗经·小雅》里的诗句“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榖”其实就是指构树。您能详细介绍下中科院植物所培育的杂交构树与传统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匡廷云:是的,构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在中药、造纸、树衣、饲用和园林等方面已有应用,至今有3000 多年历史。但野生构树经济效益低,不适合大面积种植。20 年前,中科院植物所沈世华研究团队在全国收集了 400 多种野生构树种质资源,建立了 30 多个核心种质,并以大构树为父本,小构树为母本,通过种间杂交育种,以及分子标记生物技术得到杂种一代,结合 10 次航天搭载太空选育方法,培育出国内外唯一一个木本功能性、高蛋白杂交构树新品种,这是构树木本植物育种中的重大突破,是本土原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转基因品种。这个品种的构树为小乔木,树高可达 10 米 ;树冠宽阔,分枝旺盛 ;叶大厚实,光滑无毛 ;嫩枝和叶有白色树汁 ;根系发达,侧根多,主要分布在地表浅层,不破坏耕地土壤 ;雌性母株,败育无种子,萌蘖繁衍,不会无序蔓延和生物入侵。杂交构树的大量种植,既能获得功能性粗蛋白饲料,解决与粮食争地矛盾,又能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利国利民工程。

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利国利民

《中国扶贫》:从 2015 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把构树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向全国推广,在您看来,构树作为扶贫工程,其优势是什么?

匡廷云 :国务院扶贫办把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拉开了我国饲料产业革命的序幕,让中国养殖业看到了摆脱蛋白饲料依赖进口的未来,称得上“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看到我们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为民生经济做贡献,我十分高兴,也无比感慨。

把杂交构树作为扶贫工程优势来推广,好处很多。在大量边际土地、低产田和闲置农地等种植杂交构树,结合“粮改饲”供给侧结构改革,建立“林—料—畜”一体化、种养结合的产业模式,为猪、牛、羊、鸡、鸭等畜禽提供优良蛋白原料,可替代 30%左右猪饲料、50% 左右牛羊饲草,降低 20% 左右的饲料成本。同时,实现减少或无抗生素养殖,生产优质放心、健康安全的肉蛋奶,将有效缓解或解决我国畜牧业“饲料原料总量不足、抗生素残留和粪便环境污染”三大瓶颈难题,成为缓解土地压力和确保农牧业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中国扶贫》:具体而言,中国科学家自己培育的杂交构树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方式,有什么优势?

匡廷云 :杂交构树是从本土培育的非转基因品种,生长快、产量高、种植区域广,在数量有保障。富含类黄酮等生理活性保健物质,药食同源,能提高禽畜免疫能力,少于或不用抗生素就能高产,在品质上有保障。

杂交构树根系发达,固土保水,地表径流、治理水土流失及阻止土地沙化有显著作用;速生丰产,同化二氧化碳和吸纳粪污能力强,能快速植被构建和生态造林,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杂交构树产业扶贫见效快、门槛低、易操作、多效益、可持续,2017 年将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十三五”期间重点在杂交构树产业适宜区和石漠化地区发展 500 万亩以上,带动至少 100 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贫困农户种植杂交构树平均每亩收入 3000 多元,比每亩全株青贮玉米 1435 元、紫花苜蓿 1800 元的收入都高。贫困农户还可以通过种养一体、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从构树扶贫工程中获利增收。

我热切希望看到把中国科学家利用乡土树种开发的本土资源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形成战略上的优势。

本文刊于《中国扶贫》杂志 2018 第16期 记者 高永伟,转载合作请联系zgfpsc@163.com 。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