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坚守,只为那份“医者仁心”——记南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爱华!

记南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爱华

骨伤二科走道

8月23日早上,距离正常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在南明区人民医院中医骨伤二科注射室外,已经不少病人前来排队等待治疗。而身为医院骨干医生的张爱华,也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7:30提前到岗,尽量不让病人等待,这个习惯张爱华已坚持了多年!”同科室的护士长吴坤告诉记者,因为受他影响,院里其他医生和护士,也从来不会迟到。

今年56岁的张爱华,是南明区人民医院中医骨伤副主任医师和行政副院长。从小由外婆抚养长大的他,选择当医生也是因为外婆。上世纪80年代,张爱华的外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却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年少的张爱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更多像外婆一样的人解除病痛。终于,1984年,张爱华从贵阳中医学院顺利毕业,如愿被分配到南明区人民医院工作,而这一干就是34年。

张爱华正在给病人打针

来到医院后,张爱华分到了骨伤科负责艾灸、按摩等工作。刚刚工作的他勤奋好学,一边学一边干、一边干一边学,很快,个人医术就得到了很大提高,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成为了科室的骨干。“以前我们科室只有张院长一个医生和四个护士,最多的时候我们要同时照顾30多个病人,也没有电脑这些东西,病历都是靠手写,张院长白天看诊晚上写病例,加班加点是常事。”吴坤说,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张爱华带领大家刻苦努力,硬是把科室撑了起来,并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骨伤一科、二科两个“病房”,二十多个医生。

张爱华正在给病人打针

来到南明区人民医院骨伤二科,走道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从一年365日全天候手机不关机、遇到危重病人随叫随到救人于危难,到面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进家入户送医上门帮其祛病;从遇到经济拮据看不起病的病人,想方设法帮其筹钱治病,让其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疗效,再到宁愿牺牲掉自己难得的假期,也要留在医院照顾无人看护的老年病患……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关于张爱华和患者间的感人故事,更饱含着患者对张爱华和所带领团队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骨伤二科走道悬挂的部分锦旗

“因为张院长医术好,虽然我家住的比较远,每天不到五点就得起床,但我还是愿意来区人民医院,这儿好。”家住小河的陈阿婆,罹患脊椎病多年,因为信任张爱华及骨伤科医护人员,20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南明区人民医院看病。“这是我今年来的第三次了,我的这个老毛病不能根治,隔一段时间就得来治疗一次,之前疼到晚上睡不着,经过张院长他们的治疗,现在已经好多了,我就是信他们!”陈阿婆说。

医者仁心、推己及人!张爱华的努力和付出,不仅得到患者认可,他还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吴坤告诉记者,2005年2月,医院为了选副院长举行了民主投票,当时大家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爱华,但是又担心张爱华当了副院长后工作太重,无暇兼顾科室。这下可为难了,既想着张爱华继续带领科室工作,又觉得副院长非他莫属,在艰难的抉择下,大家最后还是把票投给了张爱华。“当知道自己当了副院长的时候,他还不信哩!”吴坤说。

工作几十年零投诉!在医院,张爱华的工作做的到位,但是在家人那里,他却深感亏欠太多。妻子生病没能陪伴在身边,父母生病不能到病床前尽孝,孩子的成长他参与得极少。回想起这些,张爱华无奈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在家人和病人面前,我选择了病人,就只能亏欠家人,只希望家人能够理解……!”

文图来源:许巧英

文字整理:夏延芳

编辑:玉容

审核:罗云霄

稿件征集邮箱:494695725@qq.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