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威胁要入侵,李鸿章想出一计,结果成功震慑对方

1871年6月,沙皇俄国在清朝无力应对发生在新疆的阿古柏势力入侵时,趁机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为了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沙俄假惺惺地声称俄国只是代替清朝维护这一地区的秩序,一旦清朝重新控制新疆,就将伊犁奉还给清朝。事实上,沙俄显然认为软弱无力的清朝再也不可能恢复其在新疆的统治了。

不过,让俄国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是,在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晚清名臣左宗棠率领清军成功消灭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领土。按照沙俄此前的声明,俄国应该无条件归还伊犁。不过,沙俄却在此时和清朝玩起了“太极”,虽然清朝方面多次敦促俄国早日兑现承诺,但俄国一直置若罔闻。

为了尽快收回伊犁,清朝总理衙门派遣大臣崇厚出使俄沙俄。不过,崇厚的昏庸无能程度却远超出了大家想象。崇厚在不了解伊犁地理形势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决定和俄国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照条约中的规定,清朝在名义上收回了伊犁,但周围地区约十分之七的领土却割让给了沙俄,其中包括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此外,清朝还要向沙俄支付五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二百八十万两),作为沙俄“让出”伊犁的补偿,并同意沙俄在清朝七个重要地点设置领事馆。

当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满朝文武纷纷上奏要求严惩崇厚,拒绝承认《里瓦几亚条约》,总理衙门也向俄国方面表示条约必须重新修订。不过,沙俄显然不准备将到嘴的“肥肉”再吐出去。为了逼迫清朝就范,沙俄派出了23艘战舰驶往中国沿海炫耀武力,同时还放出消息表示一旦开战,将从海陆两方面同时向中国发起进攻。

当时清廷并不想加剧矛盾,因为两国的实力强弱差距太明显。但由于国内群情激昂,从朝堂上的士大夫到民间的普通百姓都纷纷喊着不惜与沙俄决一死战,朝廷只好违心地采取强硬立场,起用了一批镇压太平天国战役中的湘军名将,并让重臣李鸿章主管此事。

李鸿章在接到任命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联系当年帮助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常胜军”首领、英国军官戈登来中国商议如何应对此次危机。戈登向李鸿章直言中国不应开战,因为沙俄毕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强国,且与中国接壤的国境线长达数千公里。万一战争爆发,北京恐怕很快就会被攻陷。

戈登的观点和李鸿章如出一辙,但这种话如果出自李鸿章之口,在当时恐怕会被大家的唾沫给淹死,所以李鸿章把戈登请来表达上述观点,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给主战派们泼泼冷水。另外,李鸿章大张旗鼓地将戈登请到中国,并非是想让戈登再次组建“常胜军”,而是希望通过这种举动,让俄国方面看到中国在危难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朋友的。用中国士大夫们常用的话来说,这一策略就是“以夷制夷”。

另一方面,沙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想入侵中国,实际上他们却比清朝更害怕引起战争。1876年至1877年的土耳其战争以及1878年的柏林会议让沙俄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孤立,国内经济上又是一塌糊涂。此时的俄国实际上根本没实力发动一场远距离的战争。沙俄统治者还担心万一和清朝开战,英、法、美等国家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可能都会站到中国这边,李鸿章请戈登到中国似乎就已经表明了英国方面的立场。此外,当时沙俄国内形势严峻,统治者担心革命一触即发。

在客观现实面前,清朝和沙俄最后都选择了重新谈判化解纠纷。经过双方重新谈判,最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条约规定沙俄将伊犁(包括战略要地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绝大部分地区都交还给中国,只是最西部几个村庄因收容了不肯回中国的难民而割让给沙俄。沙俄在中国新增领事馆从七个减为两个。赔款费用从五百万卢布增加为九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五百万两)。

后世不少人指责《中俄伊犁条约》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平心而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从沙俄手中挽回那么多权益,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当时西方各国的官方媒体在评论此事时,均认为这是清朝外交的重大胜利。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