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丨浓浓三院情之校友回家:建院60周年校友论坛系列活动

六十一甲子,春秋一轮回。六十载砥砺磨练造就了北医三院的沉稳与辉煌,几代北医三院人的励精图治,成就了今天的北医三院。

2018年,时值建院60周年之际,北医三院联合健康界传媒,携手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举办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暨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为了团结海内外广大校友,加强校友与医院,校友和校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扬北医三院的优良传统,为母校事业发展,为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医院策划了校友论坛系列活动。

2018年4月,医院面向全球开通了校友招募的填报端口,又广泛邀请各临床医技科室推荐优秀校友信息。截止到7月份,在短短的3个月中,共收到450余名校友通过网络端口自主申报的信息及院庆祝福,科室推荐优秀校友信息190余人。最终共有60余名校友参加了此次建院60周年校友论坛系列活动。

2018年10月7日起,海外和京外参会的校友陆续抵京。

2018年10月8日,部分校友作为大众评委参加了医院举办的首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二届成果推介会,之后参观了医院。

故地重游 惊叹蜕变

10月8日下午,在北医三院教育处处长韩江莉的陪同下,校友们进行了多地的院内参观,感受医院的变化。



在北医三院门诊楼大厅,校友沿着1958~2018的展板,追溯一甲子的历史。



来到外科楼骨科 3D 打印室,听取北医三院骨科赵旻暐和李梓赫医师介绍3D打印技术。

早在2009年,北医三院便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领域,经过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历经多年研制及临床观察,终于诞生了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椎体,并于2014年7月成功为一名恶性肿瘤患者植入世界首个3D打印枢椎椎体。



接下来,校友跟随引导人员进入医院的医学模拟中心参观。



北医三院教育处王妍副处长为校友们介绍医学模拟中心相关情况。



随后校友一路前行,走进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吴红萍向校友介绍包括单基因疾病诊断在内的前沿技术发展。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集医、教、研为一体,是生殖内分泌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除了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医学中心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居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首批卫生部生殖医学临床培训基地。

院内参观过程中,校友们不仅领略了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对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无比骄傲。

家的文化 让校友回家

10月9日,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校友论坛座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0月9日,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校友论坛座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本次座谈会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副书记顾芸、北医三院教育处处长韩江莉首先对校友回家表示欢迎。



金昌晓:优秀校友是北医三院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在校友论坛座谈会的开场致辞中强调,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心聚力持续进步的思想动力。医院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创建工作,2015年北医三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一直是北医三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优秀校友是北医三院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医三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批批杰出的北医三院人,如今,他们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以医疗为主的各大领域的杰出人才和中坚力量,他们是北医三院最宝贵的财富。



乔杰:或许是因为北医三院的‘家文化’,才让校友愿意回来,继续寻找这种感觉。

在北医三院六十华诞之际,校友们纷纷从海内外赶回为母校庆祝生日。是什么赋予北医三院如此大的魅力及吸引力?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讲到,“或许是因为北医三院的‘家文化’,才让校友愿意回来,继续寻找这种感觉。”

校友相聚,想说的话总是很多,乔杰把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一、每个人都是北医三院的儿女,北医三院以每个人为荣;二、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常回家看看;三、或许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能力大小不一,但关注医院发展的心是一样的。希望每个人能助力医院发展,为它添砖加瓦。

有些人有些事 从未忘记

六十年的无私孕育桃李芬芳,北医三院成为无数学子从医之路的起点。在座谈会上,多位校友讲述他们忘不掉的北医三院故事。



王海蛟:母校练就了我的扎实基本功

北医三院自建院以来就特别重视对病历书写基本功的训练,追求病历的同质化管理。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忆及自己最初的病历书写,就像“记流水账”,直到一天凌晨,陈仲强教授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起修改病历。“他把我白天的病历全部摊到桌子上,每份病历中都夹着一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列出了问题,甚至用红笔把标点符号都圈出来修改。”陈仲强教授告诉他,写病历不能像记流水帐,而是要像写剧本,记载病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还要写上入院前后患者病情的变化。

自此,王海蛟将北医三院对病历书写的严要求高标准带到了以后的工作中。



刘利民:老师的严谨对我影响甚深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利民来说,黄大有教授的查房方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影响了他以后的从医道路。

那时刘利民刚刚从学校走到临床,他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向黄大有教授作查房汇报。一次黄大有教授闭着眼睛听学生汇报时,突然睁开眼睛说,“这个数据不对,再查一下。”“结果一查,那个数据真是错的。”黄大有教授的严谨性让刘利民感到惊讶,同时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医学生涯。

大学毕业后,刘利民去到其他医院工作时,每天总是早早来到病房,把所有检查结果都准备好,“等其他老师来了之后,我可以很完整地向他们报告所有数据。”也正是因为刘利民的这种认真,才让他之后的医学之路变得更顺畅。



廖康雄:三院的学习环境让我成长

廖康雄现任明尼苏达医学院心脏移植外科主任, 2011年和2012年在美国新闻世界周刊杂志公布的美国心脏和胸外科医生排名中,廖康雄荣获顶尖1%的排名成绩。

从事业发展上看廖康雄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他说,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赶上了时代发展,“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在北医三院求学的时候,北医三院的医疗环境和教学环境让我很快能够适应。”廖康雄于1984年进入北医三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当时我们在北医三院接受训练,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思想和最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正是因为接受了北医三院系统的教育和训练,让廖康雄对西方医学充满好奇,继而出国,继续自己的西方医学求学和发展之路。

我们这样做一个北医三院人

北医三院六十年的指导和教育,也赋予万千医师前进的动力,为他们以后的医学生涯打下深深烙印。



梁益建: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做出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所接手的大部分患者,都是被其他医院所拒绝的脊柱畸形患者,而他让这些患者重获了新生。在向校友分享他所做过的案例时,在场校友屡次自发为他鼓掌表示敬佩。

面对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禁区,很多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么难的手术?梁益建的答案只有简单的两点,“第一,我不做他们活不下去;第二,我希望中国能少一个残疾人。”

2016年,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获得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提及好医生的标准,他说,“社会主义医学伦理道德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攀登,真正体现医者仁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王涛:无论到哪 北医三院都是我的后盾

王涛,现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分子医学终身教授。虽然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但她的主要任务是做科研。在会上,她用亲身经历讲述英国医学教育的点点滴滴。

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在此之前,王涛的起点始终都是北医三院。“北医三院是我事业的摇篮,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后盾。” 王涛于1986年开始在北医三院工作,在1988年到1991年期间,师从韩启德教授和陈明哲教授。从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到主任医师,她的事业发展与北医三院的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优秀校友们的精彩发言,会议现场还播放了专门为校友录制的建院60周年纪念视频,把校友们对建院60周年的祝福展示在屏幕上。除了校友外,医院许多职工、学生也来到座谈会现场,聆听优秀校友们的精彩分享。师生相拥,同门欢聚,大家纷纷在标注“欢迎回家”的签名墙上签名、合影留念,在讨论环节,青年医师们积极发言、提问,与校友近距离互动。整个座谈会现场气氛既活波欢快又温馨感人。



10月9日晚间,在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职工文艺演出现场,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张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党委书记张莉、华西医院分院院长孔清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胸外科终身教授、心脏移植、微创外科主任廖康雄作为优秀校友代表,上台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畅谈对国内外医疗事业发展的看法和经验,并表达着对母校的美好祝愿。



来源 | 健康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