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通信能力受限爆发“WiFi门”,除了iPhone还有哪些手机可选?

如今,日常生活中无线联接已经逐渐替代有线联接,无论是单一设备联接网络还是设备间的AI互联,都需要快速稳定的WiFi作为保障。因此很多用户为了更好的WiFi体验,不仅购买千兆光纤,路由器也选择专业级别的产品,然而结果往往却不如预期,手机的网络联接还是会有断线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影响WiFi性能的不止是信号发射端,设备接收端同样非常重要,比如最近发布的iPhone XS,继信号门、美颜门等问题之后,再次被指WiFi性能差。有权威媒体对iPhone XS进行测试,在稳定的WiFi网络环境下,iPhone XS也会有频繁断线情况。

苹果WiFi偏向2.4 GHz,"万元机"却无法体验旗舰级网络体验

事实上iPhone XS在WiFi上体验不佳,一部分原因出在2.4GHz与5GHz频段上。作为一款"万元机",iPhone XS理论上是支持5GHz的,但权威机构MacRumors测试发现,iPhone XS更倾向于联接2.4Ghz。2.4GHz与5GHz有什么区别呢?其实2.4 GHz和5GHz指的是现阶段WiFi网络的两个主要传输频段,2.4GHz是指2.4GHz-2.48GHz的无线频率,5G则是指4.9GHz-5.9GHz的无线频率,二者本质相同,都是电磁波。

不过,二者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只是5GHz的理论传输速度确实更快,而2.4GHz在穿墙效上表现更好。只是,目前2.4GHz是最普遍的 WiFi应用方式,大部分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均集中在2.4GHz频率,接入设备过多数据吞吐率肯定会下降,导致网慢。而5GHz频率对宽带的要求更高,目前还是相对"高端"的技术,市场上支持5Ghz的设备更少,因此相对2.4Ghz更不易受到干扰,再加上5Ghz本身理论传输速度更快,5GHz频率的实际传输体验确实更加流畅稳定。另外在一些如投屏、镜像等需要高同步率的操作中,联接5GHz的WiFi要比2.4GHz的WiFi延迟更低。

也正因为如此,稳定联接5Ghz是很多旗舰级手机必备的基本性能。比如近日发布华为Mate 20的搭载麒麟980,经过测试,其配套使用的WiFi芯片就能够非常迅速、稳定的连接5Ghz。

从图中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出的看出,麒麟980配套使用的Hi 1103芯片联接5Ghz之后,上行/下行速度几乎是联接2.4Ghz时的4倍。并且无论2.4Ghz还是5Ghz速率都非常稳定。

相对来说,iPhone XS偏向2.4GHz会大大影响WiFi使用体验。至于原因,有媒体猜测这很可能是iPhone XS在天线上的设计缺陷和WiFi芯片性能不足共同导致的。因为联接5G对通信基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手机散热不好或经常出现电磁干扰等状况,会直接影响通信性能,导致手机无法联接5GHz频段从而转向2.4G频段。日前苹果更新了iOS12.0.1,据官方介绍此次更新修正了手机默认联接2.4Ghz的问题。这侧面证实了苹果此前确实有失误,更新过后效果如何还有待考证。

手机WiFi不稳与WiFi芯片性能有关,首搭麒麟980的华为Mate20体验很"稳"

在iPhone XS爆发"WiFi门"之后,很多网友炸开了锅般在微博上诉说自己的遭遇,好像分分钟要砸了手中的"万元机"。 其实,网友们之所以将WiFi问题看得这样重,不只是因为网慢、断网等原因。当WiFi无法联接或网速过慢时手机会提高发射功率,这无疑会使手机的整体功耗提升,无形中"吃掉"手机电量,让手机产生发热、续航差等问题。所以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一款通信实力强的手机。

提起通信,很多用户首先想到的是华为。华为是做通信基站出身,多年的技术研发与专利积累是其他手机厂商不具备的,将通信技术向手机芯片的通信部分转化,华为也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日,华为在伦敦全球首发华为Mate 20,这款手机在WiFi方面的实力可圈可点,最高1733Mbps的下载速度比三星Note 9和iPhone XS Max要快近一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仅需10秒钟。

如刚才所说,麒麟980配套使用的WiFi芯片Hi 1103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款WiFi芯片号称全球速度最快,并最先支持160MHz带宽,理论峰值下载速率可达1.7Gbps,是业界同期水平的1.7倍,在实际测试中也能够稳定联接5Ghz频率,为手机用户提供稳定流畅的WiFi联接体验。

其实,虽然如今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是通信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毕竟即使手机处理器性能再强悍,遇到网络延迟也无法获得流畅的使用体验。目前2018年下半年顶级旗舰手机已经陆续亮相,年度最强旗舰之争正式拉开帷幕,让消费者挑花了眼,看重跑分者有之、看重AI者有之,但从通信角度来看,搭载麒麟980的Mate 20确实更胜一筹。关注通信能力的朋友们,华为Mate20系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