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之上绚丽而动人的诗篇

郑建强杨川庆

我们这样五十多岁的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被感动被震撼的时候不多。然而,观看了大型龙江剧《这片黑土地》,我们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剧情所吸引,为剧中人物爱国爱家、质朴善良、互帮互助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矢志不渝、质朴真诚、比酒还浓的黑土情怀所震撼。

《这片黑土地》讲述的是海伦市北部一个村庄里发生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当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东北,村里入伍的战士追随马占山浴血抗战,他们战前约定:如果牺牲,都深埋在家乡黑土地,不留坟头,不竖墓碑,不占用土地,显示出对土地对后人深深的爱……姚玲和方珍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亲如一家的好姐妹,因姚玲疏忽而致方珍女儿误喝农药早殇,两人反目为仇,方珍远走他乡……时光荏苒,姚玲的儿子韩双长大成人,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为使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他将自家土地流转,打算建加油站,租赁投资方要伐掉地里那几棵老榆树。韩双的这一举措遭到他母亲及村老支书的坚决反对,因为这块土地埋葬着抗日英烈,老榆树没了就找不到祭奠先烈的地方了。最后,通过姚玲们的不懈努力,加油站不建了,这片黑土保住了,老榆树还是那么枝繁叶茂。姚玲与方珍也化解了三十年的恩怨,重续姐妹深情,方珍被村民的境界和精神感动了,将村贫困户全部吸收到她的农村合作联社,联社交给韩双他们管理……

《这片黑土地》是继《海伦往事》之后,在绥化市委和海伦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海伦市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黑龙江省龙江剧海伦分院)倾力创作的又一部大型龙江剧精品。

一是主题提炼得好。《这片黑土地》是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打造的献礼剧目,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寒地黑土也是金山银山的主旨。全剧以黑土的保护与开发为主线贯穿始终,塑造了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新时代农民良好形象,他们不忘先烈、爱党爱国、守护家园、建设家乡,立志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演绎了一幕幕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体现了几代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他们用生命歌唱黑土地,唱到地老天荒。《这片黑土地》是一部弘扬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彰显了寒地黑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践行“都城地”发展思路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群体宣言和艺术表达,同时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殷切嘱托的生动体现。大型龙江剧《这片黑土地》的推出恰逢其时,与时代的发展形势十分契合,与绥化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需要十分契合,与民众需要高质量文化产品的心理期待十分契合。这部戏的公演,为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谱写中国梦的绥化篇章提了神、加了油、鼓了劲。

二是剧情结构得好。戏剧不是政治教科书,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戏剧是文艺作品,靠魔力般的戏剧化情节来吸引人、感染人,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片黑土地》情节结构比较独特,用一位老艺人的三弦弹唱《黑土歌》将全剧串联起来,《黑土歌》歌词深切、旋律苍朴,演唱者的声音沙哑、悠长浑厚,在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这让人想起了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三幕话剧都是用大傻杨的“数来宝”串联起来,“数来宝”成为整个话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片黑土地》中老人的三弦弹唱与大傻杨的“数来宝”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和效果。《这片黑土地》在情节设计上环环紧扣、跌宕起伏、开合有度、一气呵成,紧凑而不拘谨,形散而意不散。再一个就是编剧运用了象征手法,把老榆树赋予了象征性的含义。老榆树象征着黑土地民众的文化之根、生命之根、希望之根,象征着祖先的寄托,象征着后人感恩与求索。如果老榆树的根断了,我们生生不息的血脉也就断了,没有了历史,没有了传承,没有了精神寄托。我们的生存就成了无本之末、无水之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养育我们的土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保住了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就像老榆树那样,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三是舞美设计得好。《这片黑土地》作为大型歌舞剧,在舞美设计匠心独运,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景物的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通过“虚”与“实”的统一,使整个舞台场景朴素大方、简练实用、悦目赏心。舞台的背景是一幅色彩清雅浑厚的大型版画,绵延的黑土地辽阔而深远,凸显了粗犷豪放、大气大美的北方田园风光特点。舞台左侧是有一株较为高大的老榆树,右边的几棵略矮,树是用剪纸手法制作的,简练朴实,视觉立体感强。舞台上的坡坎设计简单,便于移动。姚玲家和方珍家的布置也很写意,只有窗子和里屋的门,室内摆设仅有桌椅等必要家具,演员进出大门靠虚拟动作来表现。在场景转换上采用压光的办法,缩短了时间,保证了剧情的连惯性。在灯光处理上,用追光灯聚焦人物,使观众更能随剧情集中目光和思绪。特别是老支书讲述抗战英雄的那场戏,聚光灯在现实区、老辈生活显示区、抗战掩体布景区轮流移动,进行时空穿插,增强了历史纵深感,提升了舞台效果。在抗战场面设计上,将声光电运用得十分娴熟,极具真实感,犹如身临其境。演员的服装设计接地气,体现了北方当代农民的时装特色。

四是演员表演得好。演员是舞台的主导者,是决定一部剧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这片黑土地》荟萃了我省演艺界特别是龙江剧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演员,全剧以龙江剧的两大声腔“咳腔”、“柳腔”为基本框架,剧中主要人物也都有自己的个性乐句儿,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过目难忘。剧中充当串场角色、弹唱三弦的冯少先老先生,精通三弦、中阮、月琴、板胡、敲击、演唱,是全国著名的全才型演奏家。已近80高龄的冯老先生此次欣然接受家乡邀约,为剧组演出助阵出力,四次出场四次弹唱《黑土歌》。他的弹唱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夏天绿油油,冬天白茫茫;”“入夏青纱帐,秋来一片黄;”“倔强像我爹,温柔像我娘;”“宽容像我爹,善良像我娘;”“地上打谷粮,地下埋爹娘”……把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演绎得动地感天。赵晓波是国家一级演员、北派二人转第四代传承人,还是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的二人转女演员。她德艺双馨,很受观众喜爱。赵晓波继在《海伦往事》中成功塑造王婆这一鲜活形象后,又在《这片黑土地》中扮演农村中年妇女姚玲角色。她本人很喜欢这个姚玲角色,她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戏,它的题材、主题和框架真的非常好,写出了淳朴的海伦农民热爱这片黑土地的情怀。”赵晓波在剧中对姚玲这一角色的尺度把握、唱腔运用和感情投入都十分准确、十分到位,将姚玲淳朴善良、勤劳聪慧的新时代农村妇女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传神。姚玲与方珍化解恩怨的那场对手戏很精彩,堪称龙江剧中的经典片段。此外,《这片黑土地》其他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姚玲的儿子韩双作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一心想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的扮演者闫国庆表演得很见功力。方珍是黑土地成长起来的女企业家,干练洒脱。老支书稳健刚毅,是村里的主心骨。年轻的姑娘小满聪明利落,她的男朋友单果女里女气、父亲斯文和蔼,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片黑土地》讲述的是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普普通通、真真切切,令人为之感动感慨,使我们更加珍爱这片养育我们的高天厚土,进一步增强爱护家园、建设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最后,还是用著名诗人艾青的名句来结束我们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