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直言:帮儿童打针的5大难处,也请家长们别再恐吓我们了!

在儿科急诊室,经常可以看到病人家长跟护士发生争执的画面,我是一名护士,所以,我很清楚的知道在儿科急诊室,护士和家长爆发争执原因。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护士帮孩子「打点滴」(放置静脉留置针)时起争执,主要原因是:

1、孩子明明看起来好好的,家长却执意让孩子吊点滴。

2、已经决定要打点滴,护士无法将软管留置针一次准确放入静脉。

第一点目前已经很少发生, 原因是大部分护士已经放弃跟家长争执「是否需要打点滴」,只要解释过「打点滴不会缩短病程,目的只是为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后,家长还是坚持相信打点滴会让孩子的病好得比较快,就会顺从家长的意见。

第二点目前仍是很容易引发冲突的争执点。家长不忍心看到孩子在打针时大哭,伤心难过之余很容易将怒气转嫁到护理师身上,一些情绪性的用语就会开始出现:

「小姐,你到底会不会打针?」

「小姐,你要给我保证一针打上!」

「医师,换个小姐打针啦! 找一个比较会打针的来!」

「小姐,你在干什么? 为什么用针在皮肤下面一直戳一直戳?」

「打这多次还打不上! 你们这什么医院! 」

「再打不上给我试试看!再一针没有打到我就揍死你!」

「这个阿姨是坏人,等下妈咪帮你揍她!」

很多人不想当护士是有原因的,长期不受尊重,还要遭受言语威胁和精神虐待,目前还坚守第一线岗位的护士,我都很钦佩。「小姐」是护理人员最不喜欢听到的称谓,听起来感觉像是在叫「酒店小姐」, 「护士」是最合适的称谓。

打儿童的点滴是高度专业的技巧

静脉留置针有内外两层,外层的软管是软针,内层有金属的部分是硬针,它会比软针稍微突出一点。

放置「静脉留置针」是将硬针连带外层的软针,在不戳破血管的前提下斜插进入静脉管腔,然后退出硬针缓缓将软针推入,直到软针完全没有阻碍地进入血管。

若血流能顺利地从软针流出,最后再将点滴接上,此时还要观察滴液是否顺畅,确定滴液能顺畅地进入血管, 「打点滴」这个动作才算完成。

除了上述复杂的步骤外,放置儿童静脉留置针另有困难之处:

1.孩子无法安静不动,打针总是大哭大闹,翻动、滚动全身。

2.孩子的血管极细,且常常无法从皮肤表面看到。

3.若孩子脱水,血管会变得又细又扁,容易戳破。

4.若孩子长得「很营养」,全身肉肉的,血管根本看不到。

5.家长的眼神、言语,往往会造成打针者心理层面上莫大的压力。

成功放置静脉留置针的关键是「固定」,固定的好坏决定结果

在急诊,固定无法由护士执行,因为一个人力执行不了,所以固定几乎都是由家长帮忙,但家长常不忍用力固定怕弄痛孩子,常导致原本该一针打上的点滴最后多打了好几次。

对护士眼神、言语的刺激,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多受罪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想,如果要执行一连串极为精细的动作时,旁边有人一直喊「到底会不会做」、「保证一次就要做对做好」、「做不好就换人」、「做不好就打死你」,心理会不会承受莫大的压力?会做得更好还是更差?

看到孩子承受痛苦,家长一定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受苦,会想尽办法帮孩子减轻痛苦,这能理解。

但请不要把焦虑、不安、悲伤的情绪转嫁到医护人员身上,因为医护人员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彼此间应该要有最基本的尊重。怒骂、酸言酸语并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让他承受更多的痛苦,让医护人员对孩子敬而远之,孩子得到的关注将会更少。

如果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尽量能「将心比心,相互尊重」,急诊室里的冲突、纷争将会减少很多,病人也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