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海市蜃楼的人不少,可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不多吧


19世纪时,欧洲的许多探险队进人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行探险。探险队进入沙漠后,所携带的饮用水天比一天少。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在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水在刺眼的烈日照耀下波光粼粼,湖边还映着大树的倒影。探险队员看到这幅景象,非常的高兴,欢呼雀跃地拿着水桶兴奋地向湖边跑去。但跑了很久,也未能靠近那片湖。


1798年,拿破仑率领大军攻打埃及,军队在沙漠中行进时,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现一个大场顷刻间又消失了。不久又出现-片棕榈树林,转眼间又变成荒草的叶子。士兵们被弄糊涂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纷纷跪下祈求上帝来拯救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一次会战中,德军潜艇已达美国东海岸之外,从潜望镜内向海上探望的艇长却惊讶地发现纽约市就在自己头上,他以为自己指挥的潜艇走错了航线,异味进入了美国境内,赶紧下令撤退。

其实了这些景象古代人将其称为“海市蜃楼”。传说蜃是一种会吐一股股气柱的蛟龙,它吐出的气柱仿佛海上“城市”中的幢幢楼台亭阁,远远看去,若有若无。

其实,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在沙漠中,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在沙地上,接近地面的空气被迅速加热,因此其密度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新射率也就小。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人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人射角逐渐增大,也可能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影,仿佛是从水面及射出来一样。 沙漠中的行者就常常被这种景象所迷惑。

在海面上也会出现这样的奇景。夏季,海上的上层空气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空气密度小,而贴近海面的空气受较冷的海水影响变得较冷,空气密度大,就出现下层空气凉而密,上层空气暖而稀的差异。从两层密度悬殊的空气穿越而过的光线由于短距离内温度相差7C~ 8C时,在平直的海面上或海岸,就会出现风景岛屿、人群和帆船等平时难得一见的奇景。从而出现“海市蜃楼”的奇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