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讶了,这些百年宫廷秘药竟是这样来的

还记得古装剧中的那些“神药”吗?

比如,《还珠格格》中,那几颗让香妃起死回生的“凝香丸”~

比如,《甄嬛传》中,导致甄嬛小产的“舒痕胶”~

再比如,在《神雕侠侣》中,解了杨过情花之毒的“断肠草”~

这些剧中的“神药”是否存在,是否真有如此大疗效,我们无从考证。不过,本期《传奇老字号》介绍的这些中药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宫廷药方”!

今晚21:30,湖北卫视《传奇老字号》就将带你走进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白云山奇星药业,探秘百年宫廷秘制药丸背后的前世今生。节目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医家吴鞠通、冉天星研发治疗中风的良药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背后曲折离奇的前世故事,和世人代代传承,将“宫廷秘方”带入寻常百姓家的今生传奇,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名医的精湛技艺和医者仁心的精神品质!

宫廷百年秘制 华夏千古流芳

【临危受命 妙手回春】

清乾隆年间,京城爆发了一场大的瘟疫,恰逢这个时候,英国使臣在前来觐见乾隆皇帝的路途中,也不幸染上了瘟疫。正当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乾隆皇帝大发雷霆之时,一位叫吴鞠通的官员临危受命,当他为使臣把脉之后,将自己特制的药丸分次给使臣服下,没过多久,这几位英国使臣居然就完全康复了。

世事变迁,人道有为。两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世间几乎没有人记得那场大瘟疫,但吴鞠通发明的那种药却流传千古,始终被人们所称赞。这种药就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安宫牛黄丸!它对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匠心工艺 医者仁心】

在中国古代,很多药方都是秘不外传的,这样大夫乃至大夫的后人均可以凭借几个秘方来谋得一份生计,然而,吴鞠通不这样想。他觉得医者应该有仁心,他认如果将药方据为己有,只能造福自己的子孙,但如果将药方公开,那么造福的则是天下苍生!十几年的埋头苦修,他终于修得一本《温病条辨》,该书中详细记载了安宫牛黄丸的配方。

然而,由于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序十分繁复,选料极其严苛,来不得一丝马虎。在当时整个大清朝,就只有皇家的医馆才能制作出来。因此,安宫牛黄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在北方传播,直到一百多年之后的1858年,一个叫周景勋的文人才将安宫牛黄丸引入了岭南地区。

为了更好的配制安宫牛黄丸,周景勋在广州的杉木栏开了一家药店,名叫“橘花仙馆”。他要求不仅药材要上好的,还必须要道地药材。比如,牛黄,要京牛黄,郁金,则要广郁金,全部要手工挑选。所有药材的挑选都必须遵守“看”“摸”“嗅”“尝”四大原则。

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序十分繁复,分为下料、研配、搓制、封蜡、包装好几个步骤,周景勋就夜以继日地泡在制药的房间里,耐心细致地摸索着每一个制作步骤。

在当时,除了广州,港澳地区、包括很多下南洋做工的人都会知道“橘花仙馆”出产的安宫牛黄丸,橘花仙馆几乎是中国南方唯一一家生产安宫牛黄丸的药店。随着安宫牛黄丸的声名鹊起,橘花仙馆的商标“仙橘牌”亦自然成为了品质的保证,并自清朝始一直沿用至建国后。

1956年,公私合营令一大批企业重新整合,焕发新春,包括橘花仙馆在内的数十家私营药企经历多次合并,最后在七十年代末期整合为广州中药一厂,“安宫牛黄丸,南有橘花仙”亦随着历史发展的大潮逐渐演变为今天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白云山牌”安宫牛黄丸

由于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急救中的出色表现, 2010年9月,白云山牌安宫牛黄丸秘方入选“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少数具有“正宗血统”的品牌之一。而白云山中一药业也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中风一直以来都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顽疾,据2017年权威部门的数据统计,如今我国每年中风发病人数为250万,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为200万,占总死亡人口的22%,而白云山中一药业坚持主打安宫牛黄丸,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的安宫牛黄丸之所以能够被市场所认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制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颗匠心,坚持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而这种精神也同样贯穿在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的制药过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如今为人们所知的治疗“中风”的良药华佗再造丸

【悬壶济世 造福百姓】

华佗再造丸的配方来源于四川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大名鼎鼎的冉氏家族。早在乾隆年间,冉氏家族就以“世代行医,仁心济世”而名满乡里。在这个中医世家里长大的冉天星,从小耳濡目染,立志济世苍生。每天上门求诊的人络绎不绝,遇到贫苦民众重疾求医,他都慷慨以待,不收分文。

而在众多患者之中,冉天星发现“头风”、“ 中风”这类疾病治愈率极低,一旦病发,就很可能造成口舌障碍、偏瘫不起,甚至死亡,而且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般变化莫测。那时,心怀济世仁心的冉天星看到这种现象决定翻遍医书,潜心钻研,找出应对良方。终于,经过长期的试验,他发明了一种治疗“中风”的宫廷药方-华佗再造方。现代研究表明,其纯植物药组方,兼治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不仅如此,他还克服了动物药易导致再发脑出血的副作用,是百年难遇的高效治疗中风的纯植物配方。冉氏家族对治疗“风疾”的创举,在皇室御医中独树一帜,后来传用民间,回春之力,众口皆碑。

华佗再造方在冉家一直秘不外传,时至新中国成立后,冉氏第六代传人冉雪峰出于造福百姓,仁心爱人的精神,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华佗再造方献给了国家,这份医者悬壶济世的情怀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后来,国家相关部委几经考虑,将华佗再造丸的配方转让予白云山奇星药业,由白云山奇星药业负责研发生产,并将华佗再造丸的研发列入国家“六五”攻关计划中。

【百年传承 责任不变】

1985年,华佗再造丸获准投产,并被国家列为保密处方。白云山奇星药业又加强了华佗再造丸的药理研究,改进了华佗再造丸的剂型,由大蜜丸改成了小蜜丸。如期完成的华佗再造丸的开发研究项目以建国40多年来第一个中成药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升起了国内中成药的第一个新星!

华佗再造丸的成功研制使得很多人摆脱了中风的痛苦,也让诗坛巨匠重新拿起笔,1979年,诗人艾青患上了中风,只能长期卧床休养,其时著名作家柯岩女士也患脑血管疾病,左胳膊难以抬起,服用华佗再造丸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柯岩也向艾老推荐了华佗再造丸。艾青服用华佗再造丸后中风顽疾逐渐消除,能自如地握笔写字作诗了,还可以到处走动会见客人。

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中一药业白云山奇星药业都被国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直到如今,两家药业的从业者们还在每一味中药中传承着中国古代名医的精湛技艺和医者仁心的精神品质,为中医文明增光添彩。

一脉相承的的中华老字号,

在时间的长河中成全了几代人的生活

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

1月14日(周一)

吉林卫视21:15 湖北卫视21:30

1月15日(周二

河北卫视 21:30 山西卫视21:40

1月18日(周五

云南卫视21:20

一起探寻老字号里藏着的好日子

品读宫廷秘制药丸的前世今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