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构性思维做PPT助你事半功倍

就像一本书一样,从封面开启,依次为目录页、章节页、正文页、到封底结束。这不仅是个结构性框架,更是一套完整的、使读者易懂的模型。

PPT也一样,有他完整的结构和框架,这是增加条理性和可读性的有效工具。

假如没有这套结构会怎样?

想象一下,你拿到一本书,没有目录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假如连章节页都没有,也就是中间部分连成一片,根本无法分清,这样一本书读起来会让读者头脑很乱,读者对这本书就会很生气,因为,每个人希望拥有掌控感,都想知道峰回路转之后的风景是什么,而不是由着作者的性子说走到哪就是哪。让读者/听众知道你要讲哪些方面,并且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你的分享,读者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会觉得这场讲座,或者演讲是他可控并且始终可参与的,因此他才会对你的演讲有兴趣和有期待。

PPT作为你分享的演示工具,承担着引导,以及帮助听众掌握演讲者分享节奏的作用,所以PPT也应该遵循和书类似的结构。

下图是我课程《星明鉴培训讲师高效训练》里关于PPT课件呈现中给出的PPT结构:

按照完整结构,一个PPT,需要具备以上各类页面 。如果缺失哪一功能页,可能会造成观众跟不上演讲者的逻辑转换,从而降低演讲效果。一般有讲师或演讲经验的朋友就容易理解,宁可多用一页过渡和转场,也要方便观众思维跟上演讲者的节奏

以下是我课程《星明鉴培训讲师高效训练》PPT课件部分,我们可以看得清楚每一页属于第几章节的第几个小节,不容易使观众“迷路”

如何在PPT中体现结构性?

1、注意内容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淡化背景而突出观点

2、强调关键句。让每页中重点内容与其他内容形成反差,可以将重点内容进行加大加粗;

3、尽可能用图表支持观点

4、让PPT简约点,即只放观点,不放解释性内容,内容要靠演讲者口头表达;

5、结论先行。即将每一页PPT中的总观点作为标题。

6、最重要的还是,要给PPT整体建好框架,就像书的目录一样,进行准确导航。

—— 完 ——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