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问起什么是战争,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记得小时候自己对于外国的印象就是枪支、战争、难民和各种意外灾害,直到现在,央视新闻依旧每天都会报道有关叙利亚战争、恐怖袭击等等新闻。如今媒体信息发达,孩子们可能很小就对这些名词有了认识。可身为成年人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该不该让孩子了解战争?怎么和孩子讲战争与和平?

现在国家每年都会在公祭日这天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还把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在不断向人们强调不要忘却战争带来的苦难,希望大家可以铭记在这段历史,感恩那些烈士和勇士,并且能够永远热爱和捍卫和平。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我们去陶然亭公园的烈士墓碑扫墓。对于年纪还小的我们来说,并不懂得这有什么意义,只是因为可以不上学而开心。可哪怕我们再怎么吵闹,压抑不住想在公园飞奔的心情,一到默哀时刻,大家都没有任何小动作,安静异常,认真异常。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玩闹的情景都记不清了,可在烈士墓前的默哀场景我却一直记得。




记得纪录片《二十二》刚上映的时候,有人去采访民众的观影兴趣,很多初高中生和家长都并不想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他们认为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不去了解也没什么,它不会提高考试成绩,也不会增加自己的学分。现在的孩子生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带来的苦难,历史虽已过去,可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从未停止,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也从未消失。

学生时代的我也经常困惑,为什么学校总是组织看抗战英雄电影,课本里总会有有关历史战争的课文。我也曾经认为战争离我们太遥远了,可长大了才发现我们之所以能身处和平,是那些士兵们默默守护的结果。




很多家长会避免让孩子关注战争类的新闻,可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到世界的多种面貌。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很多孩子并不懂得珍惜这些资源。饭菜浪费了又怎样?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啊。学习不认真也没关系吧,反正努力一下可以考上中学的。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反正家长这么宠我都会满足的。可他们并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一口热乎的饭菜,没有钱也没有家,更不用说学习知识了。

多让孩子看看社会新闻读读书,可以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不仅仅关心自己这一小片“领土”。孩子一生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但孩子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小时候多看看世界,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思考方式。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一直致力于让自己的女儿了解世界。她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从绘本的内容出发,带孩子了解干涸的土地、食物的发育,还给她看了非洲饥饿小孩的照片。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渐渐了解了世界的样子,甚至还为绘本里的主人公提出了解决方案。




各位家长也可以像这样,从绘本故事入手,用孩子易接受的方式向他们讲述“战争与和平”。绘本界的“奥斯卡”——凯迪克大奖曾将金奖颁给了一本讲述“反战”的绘本《鼓手霍夫》。虽然作者在获奖感言里强调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对孩子说教,可它却成为了“反战绘本”的一个代表,被很多评论家所讨论。


初看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插画。这本书的绘者是艾德·安柏利,家长们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部作品《走开,绿色大怪物!》。他获得过凯迪克金奖和银奖,作品特别喜欢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意境,也追求创作手法的创新。




《鼓手霍夫》将木刻和钢笔画结合,不仅各个士兵的人物线条硬朗清晰,红、黄、蓝三色套印的方法也让图片呈现了很高色彩质感,无论是色彩的锐度和亮度是其他任何实际印刷工艺无法复制的,一眼看去极具冲击力。《赫芬顿邮报》评论这本书“就像一颗充满彩虹的超现实主义子弹”,红色代表危险与热情,蓝色有退缩的寓意,橘色、浅绿则诉说着大自然生命的迹象。




书中讲的故事很简单,战争要开始了,军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士兵带来了炮车,下士带来了炮管,中士带来了火药,少校带来了炮弹……上将下令“开炮”。轰!鼓手霍夫拉响了大炮。

文字特别简单,每说一句话,都会将前面的文字重复一遍,极富韵律感。来看看文本:

Major Scott brought the shot,

少校斯科特,带来了炮弹。

Captain Bammer brought the rammer,

上尉巴默尔,带来了撞锤。

Sergeant Chowder brought the powder,

中士乔沃德,带来了火药。

Corporal Farrell brought the barrel,

下士法雷尔,带来了炮管。

Private Parriage brought the carriage,

士兵帕里奇,带来了炮车。

but Drummer Hoff fired it off.

却是鼓手霍夫开了炮。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文字很像童谣,句子结构也很简单。作者之所以这样编排,灵感来源于一首英国歌谣《John Ball Shot Them All》,原歌谣唱的是一群人造一把步枪的故事,而芭芭拉·安柏利则将步枪变成了大炮,用军衔代替了人名,提供了一个更具戏剧性的故事。

孩子读着绘本,不仅可以了解大炮如何一步步建造起来,还可以了解国外的士兵军衔,每个士兵都穿什么。

不仅如此,绘者还在书中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炮车的名字叫“苏丹”,这个单词在一些国家有着最高统治者的意思,这是否在暗示战士们认为武器才是最高统治者?




士兵们虽然都穿着最好的作战服,可依旧掩盖不了自己的伤病,用木棍做假腿的中士,“独眼侠”上尉等等,他们虽然如此热爱战争,可战争只会带给他们伤痛。




故事的结尾,霍夫点燃了炮弹,可炮弹却向着所有士兵发射过来,一阵浓烟过后,士兵全部消失不见,最后只剩下被花草缠绕的废弃炮车,和一片鸟语花香。

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幸免,炮车被毁,所有士兵也都不在了。戏剧性的爆炸之后,只剩下了甜美和平的迹象,对于人类来说,最需要的不是炮火,而是鲜花的芬芳和鸟儿的啼鸣,结尾一切尽在不言中。




《鼓手霍夫》语言朗朗上口,色彩缤纷有辨识度,是每个孩子都无法拒绝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需要获得小孩子们的喜爱,也需要具有深度的教育意义。这本作品不仅传递了爱、和平和幸福的信息,还没有忽视艺术性的表达,因此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也许孩子们最开始看这类绘本的时候,并不能读懂故事背后的深意,可反复阅读下,每次都能记住一些细节,每次都能有新发现,和平的种子就这样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了。这个世界有很多苦难是我们接触不到的,但我们依旧需要去认识它们,这样才能让我们更珍惜当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