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避免电脑中病毒,或许你可以不需要安全软件

许多年前的3Q大战,虽然360败了,但有许多人仍站队360这边,这或许就是人们第一次重视安全的故事吧。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电脑上至少有一款安全软件才用的放心,甚至有的会装上好几个,我不能说它们毫无作用,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同样是许多年前的故事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熊猫烧香?我记得这位病毒作者仅仅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通过自己看电脑书学习的电脑知识,然后编写了这个病毒。是的,不得不说他有天赋,但国内的各家安全团队的人就没有天赋吗?显然不是,但无一例外的对这个病毒毫无办法。最终还是作者在狱中编写的补丁,无偿给了这些安全软件才最终解决问题。当然还有近期的永恒之蓝,也是一夜之间泛滥,并且当时也没有任何安全软件能够阻挡。

在此还是需要给安全软件团队洗白一下,要防御所有病毒他们也很无奈。毕竟有的病毒并不是只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还会进行变种,这就给补丁造成了非常艰难的问题,你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用过安全软件的人应该都知道,经常需要更新某某病毒库之类的,这个就相当于给人类注射疫苗,用来抵抗已知的病毒威胁。综上所诉,如果是已知的病毒,安全软件或许能帮你辨别出来,甚至于有些防护级别高的软件会直接删除掉危险文件,但如果是未知病毒或者是你自己同意病毒运行,那任何安全软件在病毒面前都不堪一击。

为什么会说有人会自己同意病毒运行呢?这就要涉及第一个避免病毒的方法了。我想观看文章的很多观众姥爷都用过Windows激活软件吧,Windows defender肯定是会对这些软件报毒并且删除的,巨硬绝对不希望有人用激活软件来激活Windows,你认为自己下载的工具会携带病毒吗?是否又会恢复并且运行呢?答案是肯定有人会,所以也有人会因此而中毒。再举一个栗子,比如一款自己非常想玩的游戏,在找不到官网的情况下是不是会去百度呢?而百度的结果往往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下载站,同样的病毒也喜欢在这些站点藏身。因为一般这种地方下载的东西普遍都会报毒,普遍都有很多人去运行,因为欲望是会冲破理智的,绿色软件同理。所以要避免此类方式的病毒,你只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工具或游戏,有经济基础的还是尊重下开发者的版权,实在控制不住也请找个靠谱的渠道。百度搜索搜索的只是关键字,并没有经过非常严谨的筛选,随处可见的病毒。其实安全软件在这个时候也就起到一个提示作用,Windows自带的UAC同样可以提示你是否允许该应用运行,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是否同意运行。 我的建议是微软商店能够下载到的尽量在微软商店下载,没有的话也在百度的时候确认有官网标识的链接点开较为安全,另外还可以通过给浏览器增加广告插件的方式来屏蔽弹窗广告,避免因误触这些广告而跳转一些危险网站。最后修改一个安全的DNS也很重要,DNS劫持也是跳转病毒网页的一种方式。

图片来自百度,与作者无关

即便你已经知道该如何在上网的过程中避免了,也无法完全保证没有病毒侵扰。在日常使用中,很多USB设备也会让病毒传染到电脑上,比如说U盘。U盘很常见,大家也可能会经常借给同事或者朋友,也许当你借出的时候电脑和U盘都没有问题,但回来的时候却不一定了,你总不能每次都问他们做了什么吧。既然USB设备能让你中病毒,那别人传给你的文件自然也有可能,如果是朋友或者家人传给自己的东西我想很多人都会放心的打开吧,甚至于工作中客户或者领导发给你的文件你不得不打开。有句话说的好,后院失火。要对付这种情况,使用沙盒软件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利用虚拟环境来检测文件是否有病毒,即便真的中毒了,也不会影响你正在使用的系统。

当然以上说的两种方法是让大家综合使用,并不是单独分开,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不中毒,但至少我家里电脑裸奔数年,从来没中过招。经常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都会有人冒出来说可以装个还原软件啊,随便运行什么不怕中毒,大不了重启就行了。我对此表示怀疑,网上也有帖子说使用这种软件中毒的经历。其次,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不适合家用。当然,如果有观众姥爷觉得合适,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看完本篇文章,你会发现其实安全软件的存在并不会决定最终是否中毒,来自心理的安慰可能更大,或许在电脑面前操作的你,才是最后的答案。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不要中毒,有其他方法或者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交流,如果你觉得不错,也可以试着转发评论或点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