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便秘?不可大意! ——聚焦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阅读提示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当孩子出现便秘、腹胀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之一——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症状就是便秘。那么什么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这类患者的便秘与普通便秘有什么区别?这种病要如何治疗?

便秘是主要症状

小儿巨结肠是小儿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整个消化道疾病中排第二位。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希尔施普龙病,是其直肠的远端神经发育缺失,相应的肠管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近端结肠肥厚、扩张,进而导致形成一个巨大的肠管。其发病率约1/5000。

小儿巨结肠的主要症状就是便秘,其导致的便秘有一定的特点。

在新生儿时期,其典型表现就是患病的孩子一出生,他的胎便排出就会延迟。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出生的24小时内就会排便,此时排出来的大便称为胎便,胎便一般1-2天就能排干净,接着就会排正常的黄色大便。而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孩子胎便排出会延迟,一般2-3天才排胎便,而且容易出现肚子胀的现象。同时,胎便排净的时间也会延迟,可能需要4-5天。

有些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生第一个月)就出现便秘或者大便不好拉的情况,可能24天才能拉一次。有的患儿甚至不拉,肚子胀得很厉害,当家长用开塞露或者是棉签刺激一下,他就能拉出很多大便。

而且这种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

遇到什么情况需警惕?

有些孩子会因感冒发烧或者是肠道炎或者是先天性的功能低下等原因而便秘。先天性巨结肠导致的便秘基本上和普通便秘相差不多。对医生而言,鉴别相对简单,但对家长而言,确实有点难度。他建议家长如果遇到以下情况需警惕,要及时找小儿外科的专业医生咨询。

孩子在新生儿期,出现胎便延迟或者经常便秘,排便的时候会哭闹、不舒服、排不出来,有腹胀现象。

孩子半个月不排便,出现高烧,或者是排出的大便很臭,如果是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有小肠结肠炎,通俗地说就是由于大便太久没拉引起的中毒性巨结肠,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在儿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看到其肚子胀,大便不好拉且需要用一些开塞露或者是肥皂水来辅助排便,建议及时到大型的儿童医院或者是综合性医院小儿外科处就诊,来进一步确诊是巨结肠还是平时的功能性便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还可以看孩子有否有消瘦、营养不良的现象发生。巨结肠患儿由于长期腹胀便秘,食欲下降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与吸收不够,慢慢地出现小儿消瘦、营养不良的现象。而小儿便秘一般不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的现象。

微创手术可治愈

小儿巨结肠能治愈吗?小儿巨结肠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小儿巨结肠的类型而定。例如,新生儿期典型的巨结肠,一般做保守治疗,通过扩肛、洗肠后,大部分患病孩子的症状会改善,到了两三个月时,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好一些,再选择做手术,因为这时候做手术更安全。

儿童期的患儿,在经过相关检查确诊后,基本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开刀手术,另一种是微创手术。现在大部分的综合医院小儿外科,或者大型的儿童医院,采用的是微创治疗。微创治疗就是在肚子上打几个小小的洞,将病变处切除,一般长大以后不会留下疤痕,术后恢复得快,恢复后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通讯员 吴惠蓝)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