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开封犹太人

根据历史记载,一个犹太人社群及一个犹太会堂在开封,至少自宋朝生活至19世纪晚期。有些报告认为,他们事实上自9世纪晚期就开始定居于开封,即唐朝的时候已定居。

他们在开封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此称号乃由金世宗完颜褎封赐,亦有人认为是以色列(Israel)的音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源自宰杀牛羊时,有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相传犹太人祖先雅各与天使角力时,大腿扭伤,故以此习俗纪念祖宗)。或者称“蓝帽回回”、“天竺教”等。术忽回回一名是汉人听到钦察突厥人称呼犹太人后产生的,因为犹太人在阿拉伯语、波斯语中称yahud;钦察人有把i、y音读成j音的习惯,因此有术忽回回一字。

犹太人到达中国的最早年代,历来有周代及以前,汉代、唐代及宋代等学说。

汉代说的根据有

  • 开封犹太寺庙碑文。
  • 《中国丛报》说犹太人在汉明帝时由西域入中国。

持唐代学说者列举了以下根据:

  1. 英国考古学家在新疆丹丹乌里克发现一希伯来文书,被定为8世纪商业函件;
  2.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份犹太教祷文,据鉴定亦为8世纪遗物。
  3. 10世纪阿拉伯旅游家阿布·赛义德·哈桑在《中国印度记闻录》中提到874—901年所爆发的黄巢之乱曾在攻入广州城时,杀死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等12万人。
  4. 中国曾经出土唐朝的文物,具有明显闪米特人特征的陶俑。

尽管有部分习俗和居民外貌而表明杭州、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新疆、西藏等地古代也可推论实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直至目前为止,有据可查且影响最大的唯有开封犹太人。

据推测,开封犹太人的先祖可能来自可萨汗国,或者途经印度和缅甸北部。在被儒家文化所主导的社会中,这个民族和宗教信仰能持续存在700多年,不只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几千年犹太文明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据记载,犹太人曾向宋朝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喜,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意思是让这个族群的犹太人,不单可以留在开封城,更可以继续信奉他们自己的信仰。这份尊重,对这群于当时处于流浪状态的犹太人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决定在开封落地生根,亦接受十七个汉人姓氏,分别是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在这个高度民族融合的国家里,开封犹太人没有遭到任何歧视,很自然地开始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有很多人成了官员。例如因“奏闻有功,钦赐赵姓”的俺诚医士,《尊崇道经寺记》碑的撰文人,后来历任广东参政的扬州进士左唐。清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佥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

但是一个少数族裔的存在,对一个多民族的中国来说,并非是一件大事,因此他们起初并未引起学者重视或民众好奇的目光,史书对此族裔记录甚少或者语焉不详。

13世纪意大利旅游者马可·波罗可能听说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定居。犹太人在中国的存在,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一直到16世纪初利玛窦偶然遇到了一个开封犹太人。自此开始了欧洲人(主要是传教士)对开封犹太人的研究。

利玛窦于1605年接待了一个声称相信上帝是唯一主宰的年轻的中国犹太人艾田。记录上说当他看到一个基督教图片上的玛利亚和幼年耶稣时,他认为那是利百加和以扫或者雅各。艾田表示他来自开封,那里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利玛窦出于找寻更古老版本《圣经》的目的,委派了一个中国耶稣会士探访了开封;尔后陆续有其他耶稣会士也探访了开封。随后又发现那里的犹太社群有一个犹太会堂—礼拜寺,拥有大量文字材料和经书。其中经书后来多半被西方传教士购走,至今流散世界各地。

一个20世纪早期的天主教研究者指出,利玛窦的手稿显示: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早期,开封只有十到十二户犹太家庭,据说他们在那里居住了5、6百年时间。手稿上也说有大量犹太人居住在杭州,杭州亦曾是南宋的首都。

中国犹太人在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之乱中,饱受磨难,并且被驱散。据一个美国的1912年的百科全书记载,太平天国之乱过后,他们又回到了开封,同时数量上继续减少且处境艰难。

除了其历史悠久,开封犹太人还有其它显著特征:他们虽然跟中国以外的犹太后裔没有任何联系是孤立地存在,仍然将犹太的传统保留了数百年。不管怎样,他们虽然没有遭到中国人的歧视和迫害,且是逐渐被同化了。到了17世纪,这种同化加剧了。结果导致了犹太人信仰和礼仪习俗、社会和语言传统上的改变,同样变化的还有他们开始了与其他民族例如汉族、回族和满族的大范围的通婚。1642年(崇祯十五年),犹太会堂被李自成所攻取,开封因人为的黄河决口所冲毁。“汴没而寺因以废,寺废而经亦荡于洪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仅二百余家,流离河朔。” 其后虽然幸存的犹太人陆续返回,并重建了会堂,重修了经书,但是社区显然已经元气大伤。而到了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当黄河再次决口时,会堂被拆毁护城,尔后也未能修复。1850年,随着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个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的去世,教众中不再有人认识希伯来语了,结果犹太宗教生活和犹太人的自身身份识别终结了。

19世纪中期之后,随着最后一任犹太教祭司的卸任,开封犹太人逐渐淡漠了犹太教信仰,几乎在同时,一些基督教宗教团体和犹太教宗教团体也开始致力于援助中国犹太人的事业。

1899年12月,上海徐家汇的罗马天主教耶稣会在开封收购到一批犹太人后裔卖出的希伯来文经卷,这些经卷引起了耶稣会援助开封犹太人的兴趣。1900年5月,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在上海成立。1901年,开封犹太人李金诚携子来到上海向中国犹太人援助会介绍了开封犹太后裔社区的情况;1902年3月10日,李金城又带领七名开封犹太人来到上海,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帮助他们在上海的犹太人组织中谋到职位,并希望帮助他们恢复犹太教信仰;



明代石碑拓本


开封教堂复原模型

一直到20世纪早期中国人几乎不知道犹太人在中国的存在,虽然他们存在了700多年。

1850年,香港主教施美夫(George Smith)派遣两名华人基督教徒到开封访问了开封府犹太人,找到一些手稿和抄本。上海伦敦会传教士伟烈亚力根据这些材料在1863年 写出《中国的犹太人》一文。伟烈亚力说,十九世纪中叶,开封的犹太人被称为“挑筋子”。

20世纪早期居住在上海的欧洲犹太人据说也曾试图研究开封犹太人,但所获甚微,因为这个所谓犹太族群经过近千年汉化过程,其语言,外貌特征,习俗已于汉族并无二异,完全无法考据。伴随着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的不断增加,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存在开始被中国学者意识到。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这个主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

从前,中国对犹太和犹太教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0年代政治经济改革才开始。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通过对纳粹时代上海25000名犹太难民的经历的重新评估使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注意。

近几年,对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不仅局限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可以预期将来对其它相关题目学术兴趣势必会不断增加。

曾有文章提到,虽然准确性有待考证,开封犹太人在相貌上可以分辨岀跟其他非犹太邻居的不同。

于朋完全不赞成被多数中国学者认同的开封犹太人宋代来华的观点。陈长琦和魏千志根据《宋史》中“咸平元年春正月……辛巳,僧你尾尼等自西天来朝,称七年始达。”的记载认定开封犹太人定居中国的时间为公元998年。这段记载与开封犹太人自“西天”来华进贡西洋布的说法有一定相似性。陈长琦甚至认为僧你尾尼不是佛教僧侣而是一位犹太教拉比。张倩红和刘百陆支持了上述说法,确定了犹太人定居开封的时间是公元998年2月20日。然而,于朋发现志磐在《佛祖统计》中记载了“宋真宗咸平元年…中天竺沙门你尾抳等来朝,进佛舍利梵经菩提树叶菩提子数珠。”显然,僧你尾尼(沙门你尾抳)带来的不是西洋布,他更不是一位犹太教拉比。

于朋认为犹太人是在元代随回回人自波斯来华的,因为中国的史料直到元代才有对犹太人存在的记录。他根据1679碑文(《祠堂述古碑记》)中文字“创地者,吾俺都剌锦衣公始也。复址者,吾参将承基又始也”,指出开封犹太人的“清真寺”始建于1421年,1489(《重建清真寺记》)碑文中的宋代的俺都剌和明代的俺诚(赵诚)是同一个人。另根据《守汴日志》中一段对于开封李氏家族的记述,于朋判断犹太人定居开封最早的可靠时间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98)。他认为明初对色目人的歧视和强制同化政策加速了犹太人的同化进程

开封犹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汉姓,共分七姓八家,分别为艾姓、赵姓、张姓、石姓、金姓、高姓和两家李姓,在经历了近700年的历史后,张姓和一家李姓湮没,至今在开封附近共有六姓犹太人后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六十六户,159人。其中石姓三十一户,64人;李姓十二户,42人;赵姓两户,11人;艾姓十七户,32人;金姓两户,7人;高姓两户,3人在开封犹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据家谱记载,仅有犹太人嫁闺女给回族人家,而没有回族嫁闺女给犹太人家,这也许是这两姓湮没的原因,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而在现存的六家犹太人后裔中,没有与回族通婚的记录。

经过长期的通婚,今日开封犹太人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同化,体貌特征上已经与汉族等中国主要民族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很多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犹太身份识别。

在文化上,开封犹太人后裔汉化彻底,放弃了犹太教的信仰,食物方面的禁忌已无人遵守,食用牛羊肉时“挑筋”的习俗很少有人遵守,各姓犹太人后裔均食用猪肉;在犹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礼在开封犹太人中早已不复存在并无人知晓;现在的开封犹太人后裔均不了解犹太教教义,大部分人不能分辨摩西、大卫和耶稣,所有开封犹太人均不过犹太传统节日,送神日、接神日、中元节、清明扫墓、祭祖等风俗与汉族无异;有记录显示,开封犹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据学者走访调查,石姓开封犹太人是保存犹太人文化习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饮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规则,在每年春节石家人均依照犹太逾越节的礼制,用毛笔沾鸡血涂抹门楣,并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石家要求子孙遵奉十戒和朱子家训,但与其他犹太人后裔一样,石家人对犹太教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