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基本要求:

1、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及每个数字的含义

●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PPT: 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分成几组? 组织学生进行填空。

学生独立思考,做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引入新课。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大家忆一下。请看大屏幕:13根小棒,每4根一组。

填空:()根小棒,()根一组,能够分()组,还剩()根。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好,老师看到大家都已经胸有成竹了,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答案呢,好,手举得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哦,他说,第一个空填13,第二个空填4,第三个空填3,第四个空填1,也就是13根小棒,4根一组,能够分3组,还剩1跟。嗯,你回答很准确,并且表述的也十分清晰,请坐。13是被除数。5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看来大家对于之前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很牢固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2、新授

活动一:合作交流,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PPT,提出问题: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阐述不同见解,教师给予相应评价,再次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师: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先独立思考,再开启我们的小组讨论模式。看有多少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5分钟找小组代表汇报。

过渡:老师巡视的过程中,有问题的可以根老师提出了。好,开始吧。(停顿几秒)时间到了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好,二组代表你们来。

生1:你们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出13根小棒,4根1组,4根1组,分了3组, 分完了吗?没有,还剩1根。说的真清楚。你能上展台边演示边跟大家讲解吗?

生1:利用画一画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了13根竖线来代替小棒,每4根圈一圈,一共圈了3圈,还剩1根。

教师评价:嗯,非常好,能够根据题意画图解决。如果手上没有学具,画图是个好办法。

过渡:还有其他方法吗?三组代表你来回答。

生2:直接列算式,用除法就可以解决。一共13根小棒,每4根组,能分几组?也就是看13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解决。13÷4=3(组)……1(根)

教师评价:三组同学对除法的意义掌握得很好,算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师引导:那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用除法解决更简便。

活动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教师出示除法竖式,以讲授方式让学生知道除法竖式的应用,并进一步解释竖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师:同学们除了这几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哦,大家不知道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竖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引导:现在老师把过程写到黑板上。我们边分小棒,边说分的过程,同时写出竖式。有13根小棒,先写“13”,每4根分组,也就是除以4,被除数13在除号的里面,除数4写在除号的外面。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重新分一分小棒,结果是什么?对,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呢? 生:写在“13”的上面,与个位对齐。

师: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对,因为这个3表示分成的3组,是3个一,所以要写在个位上。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分了3组,每组4根,一共12根。表示在13根里已经分掉了12根。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就把这个12写在13的下面,与13数位对齐,再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分完之后结束了吗?对,没有,还有剩余。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1根,这个“1”写在横线的下面,表示分完后剩余的,不能再分了。

活动三:类比迁移,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除法竖式的步骤及含义,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出示PPT:如果有16根小棒,每

4根分一组。组织学生自己解决,体会余数是0的含义。

过渡:现在大家独立思考,想一想我们刚刚分小棒和书写竖式的过程,说一说列竖式的每一个步骤及表示的含义。

教师提问:除法应该怎样列竖式呢?

学生回答: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商写在除号的上面商与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画线,被除数与积相减得到余数。

教师评价:总结很清晰,通过刚刚说、写的过程,相信大家都会列除法竖式了也明白了各部分的含义,下面老师把难度升级。

教师出示PPT: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大家尝试自己解决,可以边分边写。哪位同学上来板演,做做我们的小老师?

教师提问:分完后没有剩余,应该怎么表示? 学生回答:余数为0.

教师提问:竖式中的这两个16表示的含义相同吗?

学生回答:不相同。被除数的16表示要分16根小棒,下面的16表示分掉了16 根小棒。

教师评价:大家都能根据我们刚刚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非常棒。

3、巩固

大家对有余数的除法都掌握了吗?下面老师设置一个闯关游戏考考大家。第一关,小小练兵场,老师在PPT上出示了4道除法计算题,请大家用竖式计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好,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说一说答案吧。嗯,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呀,哦,大家都认为正确呀。看来同学们已经成功闯过第一关了,那下面老师把难度升级,请看第二关,勇攀高峰。“做一做”第1题,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嗯,老师看到大家都做完了,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的同学写的对不对呢,好,这位同学你举手是有不同意见吗,哦,这位同学说,黑板上的同学在写的时候忘记写余数了。嗯,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做错的同学也要赶紧改正过来,不要做一个小马虎。

4、课堂小结

轻松愉快的课堂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好,你来说, 哦,他说他学会了除法竖式还知道了解决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要开动脑筋;嗯,非常不错,同桌还有要补充的吗,哦,他知道了在数学中每 个数字都是有它自己的含义的,要理解透彻。看来大家在这节课中都有很大的收获,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5、布置作业

课上的时间有限,课后仍需要大家加强巩固。下面老师布置一下家庭作业:

作业1:练习十四第3题,利用除法竖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竖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作业2.将我们学过的竖式做成一个数学书签,下节课展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