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的靓丽古村落——南宁三江口宋村

罗伟鹏/文 振宇、国梁/摄影

南宁市三江口——左江、右江、颜值显彰,一蓝一绿,鸳鸯汇邕江

这个角度看天望水,其实看客是树是草,它们天天都在打量之中

远眺左江,这个粉蓝各半的房子,我们小时候叫它抽水房

正前方:邕江


空中睇宋村

邕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99%的南宁人不知道“邕”字怎么来

99%的南宁人不知道宋村是明朝皇帝行宫

“宋”=“朱”字右上角加一撇?

2013年8月,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2月,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宋村的明清老宅为什么没人住?

为什么宋村没有一处民宿?

为什么宋村没有一家饭馆?

宋村有个老木棉岛

左右邕江三天两夜船上过,试过吗?

宋村:拍全家福的绝佳去处

为什么有人专门到宋村拍“讨囍”照?

宋村“整”的鱼生狗肉闻名于世500年

宋村“蒸”的米酒米醋闻名于世500年

宋村葱花一块钱一斤

邕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你讲好耍嘛!好多南宁人知道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因为考地理时可能会考到,所以一直记得住。“邕江源头”不会考到,问起来自然会一脸懵逼。其实,邕江的源头就在左江、右江、邕江交汇处的三江口。而南宁,仅有一个三江口,在那里,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左江与右江的分界线,左江深绿,右江浅绿。

邕江全长133.8公里,上起三江汇合点宋村,下至南宁邕宁区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


江心中的摆渡船和湖心里的小木舟一样——明摆着!两头都到岸,寓意不错


泊岸,为的是远拍三江口

99%的南宁人不知道“邕”字怎么来

有人这样解释:巛+邑=三条水交汇之城

我们这样解释:巛+口+巴=三条水在一个地方黏结着

也即是说“巛+口”就是“三江口”,而“巴”有“黏结、粘住”之意。

怎么样,瞬间明白歌词大意了吧?

在南宁呆了几十年,还真是呆呆了,原来“邕”字这么来哈。

顺便说上一句,“巴”在“邕”字里的意思,正是振宇老师强调的,老师已过古稀之年,见得多,识得也广,能明察秋天的毛,功力深啊!

再顺便讲上一句,有可能“南巴仔”“南巴鞋”的“巴”亦源出于此。


左前方岛上就是宋村


正前方:右江

三江口有个老木棉岛

三江口这个木棉岛有看头,岸边的木棉树够古老,够高大,寄生藤蔓厚重密集,像一帮身板硬朗的长须公在水边聊天讲古。拍照的话,远摄不如近拍有味道,近景又不如远景有情调,至于怎样拍,看你心情啰。

左右邕江三天两夜船上过,试过吗?

左江上摆渡捕鱼的船家佬告诉我们,每月三四月份,左右江边的木棉花“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火把一样把水都烧着了,十分动人,能把眼睛睇饱。曾有人租船三天两夜在船上过,边拍照边吃鱼边游水,好耍得黑云。


老木棉岛


江对面远眺老木棉岛

有同行者这样解释:因为木棉树上颗颗尖钉显露,所以木棉岛上面的灯塔块块瓷砖紧贴。↓


99%的南宁人不知道宋村是明朝皇帝行宫

宋村,就是今天的南宁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乘水路离民生码头38公里,陆路离南宁市区仅25公里。

宋村的确是明朝皇帝的行宫,而且,这里有广西乃至整个南疆唯一的皇家陵园——兴陵。清朝以来的方志及史书都有记载,兴陵葬的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王氏皇太后,她是永历帝的父亲朱常瀛的妻子,先为妃子,后扶为正室。永历五年(1651)夏四月戊午,太后王氏崩于田州(今田东县),五月葬南宁。

清代乾隆《南宁府志》、民国26年《邕宁县志》等史书记载,1648和1651年前后,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以南宁为“都”,在现在的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建皇宫、筑将台、修梯云隘。

传说王氏皇太后认宋子贤为义侄,与村民亲近,村民随“子贤公”称王氏皇太后为“王姑”,“皇”和“王”谐音,所以,民间俗称兴陵为皇姑坟。

另外,有一种民间传说可以作为谈资的“佐料”:宋村之所以叫宋村,是因为“宋”字=“朱”字右上角加一撇。为什么?请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悄然飞到旧时那多事之秋。

面对灯塔向左行十米,就是右江。灯塔下的岸边洼地是钓鱼佬的“王位”↓



嫩树提醒着:老屋是一种年轻的生机↓



住过水边的人都明白,小小的码头,窄窄的步级,是水乡人一生的记忆↓


大人双手没空的时候,小孩的双手才能接过大人的手机。

2013年8月,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2月,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宋村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内有那城建筑、红坭鼎、那廊宫、大石铲、窑窝古窑、码头、镇江楼等遗址。还有令摄影爱好者着迷的明代、清代古建筑约150多间。

2012年10月24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到西乡塘区三江口宋村进行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在合江镇镇江楼遗址、那廊宫及其周围和“那合”等多个地点,发现旧打击石器、贝丘遗物、大石铲残片、夹砂印纹陶、商朝至汉代的灰质印纹陶残片随处可见,仅仅是从地表面,专家学者们就采集到大量骆越时代、新石代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各种物品,还在当地人称“那合”的地方发现了夯土墙体。专家学者们因此很兴奋:认为宋村可能存在一个包括“那城”、“那合” 和“那廊”在内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大型古骆越文化遗址;如果“那城”被证实是“汉城”(汉代之城)的话,那么,可以将南宁的历史推至两千年前呐!有人大胆预言,如果经过深入发掘,是否有可能证实三江口宋村有“骆越国都”?若是,宋村就成了“万年古村”。到时,骄傲地宣称“四川有三星堆,南宁有三江口”!真不为过喔!

水花泼葱花↓


“双花” 水花 葱花 ↓

收葱的季节,忙碌是常态↓


近观葱气逼人↓

帮葱洗澡↓

阿婆说葱花一百斤80元↓

多看这大门几次,兴许可以看出一些门道↓

去葱腐叶↓

水鞋是水乡最时髦的靴↓

扬美-宋村摆渡船与其他船不一样,一架摩托亦可摆渡过江↓

刚从城里回宋村的靓妹↓

宋村大阉鸡能飞天、钻地、过江。宋村鸡肉质香、甜、脆,弹牙之感没得弹。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作为上品接待贵宾,期间我们多次询价购买,欲再次体验宋村鸡香。哎,村民拒绝,回复出奇地一致:“过年宋村不卖鸡!“↓

一见鸡就想询价:城里人的习惯↓

斜阳无限好,人鸡皆知↓

看来鸡是爱吃葱的↓

翻新过的古宅↓

三角是种稳定↓

屋顶一个角都可以让人琢磨很久↓

抬眼见钱眼,有福↓


什么果?无花果吗↓

各位,开会了↓

烧柴,最原始的炊烟↓

虽然破败,木石砖瓦的搭配依然有味道↓

“喜”字窗↓

团结友爱的四种砖。岁月流逝怎奈何?相互帮扶,笑而不言,静观花开花落。宋村人是真正的砖家↓

善待雨水的坡度,即便瓢泼,不激不厉↓

两房之间的采光↓

魔芋的绿是一种魔性的绿,尤其在阳光直射下↓

三江坡5队↓

三江口的三口缸↓

泥腿子住泥屋,绝配!泥砖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难怪农民辛苦了一日,第二天出工照样精神抖擞↓

有鱼水靓,有船江靓↓

列队休整的酸菜缸。宋村的酸菜缸缸好,味道也刚刚好↓

火红是火砖的性格↓

原住户已搬新址,但每年春节仍回来贴春联,一种情结。↓

酸菜缸底积水倒影,咁靓仔,以为系边个先。原来是笔者自己↓

老屋,就喜欢你的样子,你的影子↓

初看时,我们相互打趣说门头上有两个木月饼,后来在电脑上放大一看,原来左边那只是“乾三连”,右边的是“坤三断”,合起来即《易经》的乾卦。小小“月饼”大乾坤呐↓

古宅屋后的黑蔗,很甜,可直接用牙齿咬。↓

旧砖头,有睇头。轻轻摸,不冰手,有温度↓

旧门旧窗,稍微打磨后涂清漆,是不是更好一些?↓

角落空间,消磨时间↓

像时钟一样的倒影↓

窄巷↓

这张相片,我们取了个标题,叫做《囍屋前的双喜》。

两个小孩一点都不怕生,满脸欢颜——双喜,原来背后是囍屋。

我们久不久也要来这里讨喜讨喜。这里就是小兄弟俩的家,冲着这份笑容,我们曾动过念头想买下这房子,长期拥有这份喜气。可惜,主人不卖。↓


小台阶寓意步步高,小门进入里边大,寓意越来越广宽。↓

三江民俗馆↓

师傅酿酒就是在”齐眉居“内,蒸蒸炒炒↓

炒好的米,铁手大翻身↓

一勺一勺,压好,发酵↓

壮族阿婆的头巾原来是这个样子↓

宋村:拍全家福的绝佳去处

本来,对于城里人来说,乡村风物就是一种陌生的新鲜,而熟悉不过的一家人来到一个名村,体验的名堂自然就会多起来。当全家人的福气与风水宝地的福气融融交汇之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屋一房都可以成为全家福的背景,当然,还有前景、中景、远景。

人们都说宋村风水好,有“宋屋女子多贤惠,嫁落夫家旺孙儿”的说法。明清以来,众多宋氏家族的贤惠女子嫁作他人妇,相夫教子,勤俭持家,造就了平凤杜氏、宋村的蔡氏、宋村梁氏等家族或支系的兴旺。

为什么有人专门到宋村拍“讨囍”照?

有人第一次到宋村游玩,就发现村里的石窗很多都是单“喜”或双“喜”,不由得喜由心生,第二次、第三次均带上家人或友仔友女过来“讨喜”。快要结婚的,是来“讨囍”。

据说石窗雕刻的选材相当讲究,只有青石和白石可用,这两种石材纹理细致、软硬适中,尤以青石为佳。同时,石窗雕刻还受到气温的制约,一般在春暖花开、芝麻拔节的时候进行,此时气温在摄氏16度以上,正是石头上水季节,石质由硬变软,适宜雕刻。

宋村欢囍,一代一代地传递——余庆流芳↓

随便你拍,我年纪小,还不知道“怯场”二字咋写↓

合影前的彩排↓

对囍字牌坊,仰视是一种态度。↓


水边人家,水做的心↓

宋村的明清老宅为什么没人住?

为什么宋村没有一处民宿?

为什么宋村没有一家饭馆?

广角镜头来一张↓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宋村“整”的鱼生狗肉闻名于世500年

宋村“蒸”的米酒米醋闻名于世500年

宋村葱花一块钱一斤

近水的乡村,几乎都称自己是鱼米之乡,日子安逸,东西也不错。但就东西是否质优价廉而言,买者心里面都自带一杆秤。宋村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东西“便靓正”,口碑不错。除了水稻,种植蔬菜也很出名,那里的葱蒜、香菜、京白菜和玉芥菜,长得精神,入口亦爽。

识食者最钟意宋村人“整”的鱼生、狗肉和“蒸”的米酒,此三物乃绝配中的绝配,闻名于世已经500多年。至今,村里人“整”“蒸”完毕,一个电话打给城里老友,城里人闻讯口水涌,可以从城里一直流到三江口。恨不得电话号码就是:332396(餐餐鱼生狗肉,白话谐音)。

收网前先来一张↓


鱼多,手都麻了↓

图中有罗非、镰刀、黄蜂、桂花、草鱼,识货者请对号入座。↓

好的先自留打包↓

穿陋嘢“匡威”的渔家人一天起码要撸起袖子30次。戴正嘢欧米咖的友仔一天收网三四次↓

镰刀鱼,目前还不能人工饲养。↓

为鱼解网,不论谁,第一次肯定手忙脚乱。看得出这是什么鱼吗?黄蜂鱼!↓


笑逐颜开时,牙齿当金使↓

不管是“十八子”、“王麻子”,还是阳江、三利,总之,这把鱼生刀必须必须必须(强调的话说三次)真正锋利。 ↓

靓刀工可以使两片鱼粘而不连,打开像只蝴蝶,人称“蝴蝶鱼”。吸水性好的纸是必不可少的。↓

正宗渔家鱼生配料↓

宋村附近的江西镇菜市排骨很便宜,一般十几元一斤。↓

左江边,八菜一汤两支酒↓

两江两船左右走↓

彩霞满天不满江↓

夕阳斜照,江波,渔夫与丈夫合一者悠哉悠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