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猛如虎,亲人两行泪---工作时注意防范物体打击!

常见物体打击类型

在石油化工装置的建设施工及检修施工作业中,最常发生的物体打击类型是:

● 高处落物伤人,包括工具、材料、边角余料、脚手架杆、扣件等坠落伤人;

● 堆垛材料较高不稳固而倾斜倒塌,对人员造成砸伤;

● 机具设备带病运转、或人员违章操作造成工具、物料飞出对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项:

1施工管理、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1)在施工组织管理上,施工负责人对交叉作业重视不足,安排两组或以上的施工人员在同一作业点的上下方同时作业,造成交叉作业。

(2)片面追求进度,不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不合理地组织施工,要求工人加班加点,导致安全监管缺失。

(3)安全监护不到位。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违章作业等人的不安全行为:

(1)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

(2)拆除的物料随意乱丢、乱堆放,甚至直接向地面抛扔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而不是使用吊车吊下来或用麻绳装袋溜放。

(3)随意穿越警戒区,不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行走。

3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的施工方法,造成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1)物料堆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堆垛超过规定高度、不稳固。

(2)不及时清理高处的边角余料等垃圾,导致边角余料由于振动、碰撞等原因而坠落。

4个人劳动保护措施不全面

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到位,劳动保护措施不全面: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帽不合格。

(2)平网、密目网防护不严,不能很好地封住坠落物体。

(3)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不规范,作业面缺少踢脚板。

(4)拆除工程未设警示标志,周围未设护栏或未搭设防护棚。

防止物体打击的措施

1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作业时,应避免安排两组以上的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交叉作业。如必须进行交叉作业,一定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如非必须,不得安排作业人员加班加点,在必须安排作业人员加班时,也应一并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做到“四全管理”。

2工作危险性分析,做好安全交底

对作业过程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避免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

(1)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2)作业过程中小型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3采取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1)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2)临时设施的盖板等要固定。

(3)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堆垛不得超过规定高度。

(4)吊运一切物料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吊运过程中不得发生碰撞。

(5)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