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瑞安人饭桌上一定有的美味!如今它却在逐渐消失…

虾虮,是沿海地区一道常见的美食,尤其是经过腌制后的虾虮酱,是温州地区最具地方性的传统美食之一,属于温州最最民间的“舌尖味道”。坐落于瑞安塘下镇的上马村,曾经是个以虾虮捕捞业而知名的地方,上马虾虮鲜香味美,远近闻名,然而随着捕捞虾虮的渔户越来越少,这种最平民化的美食如今已渐渐稀少……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寻觅这正在消逝中的瑞安味道。

早上7点,上马村村民陈乃光、陈万娒等6人便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几公里外的滩涂“涨虾虮”。作为村里现在仅剩的6位虾虮捕捞户,他们总是习惯相约一起出海,一起归来。虾虮船就停放在滩涂上,他们要赶在早上退潮之前,将船划到海中的捕捞点。

瑞安人将捕捞虾虮的工作称之为“涨虾虮”“涨”,就是涨网的意思。涨虾虮有着严格的季节性,并非四季都有的,每年的清明到夏至之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虾虮繁衍的大好时节。此时的虾虮又多又细,腌成的虾虮酱味道特别香醇,最受人欢迎。

“涨虾虮”,靠的是海水的潮起潮落。每年夏至前那段时间,潮水相对平稳温和,此时把竹竿深深插进滩涂之中,在两根竹竿间拉起渔网,利用潮水的涨落留住体型极其微小的虾虮,将尾袋里的成果倒出筛洗干净,便可得到纯净质优的虾虮。

上马村村民陈万娒:早年他们涨网一般都涨6张网,能力好一点的涨7张。现在不用这些了,现在打杆桩,竹子插在那里,我们现在可以涨18张网。方法好了,虾虮涨得多了。”

不过,即便技术和设备改进了,但“涨虾虮”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苦力活。因为是潮汐带来的收成,潮水的涨落决定了出海劳作时间,为了能在退潮前赶到捕捞点,他们有时半夜时分就要出门,下一次涨潮以后才能回来,这一来一回长达十来个小时

上马村村民陈池华:从村里划到那里起码要3个小时。要花3个小时才能达到这个地方,划回去又要3个小时,等于1天在路上就要6个小时,我们现在这个时间比如9点钟,回去就要晚上8点钟。”

上马村村民陈存新:涨虾虮是“吃一年半的大米、睡半年的被子”,睡到半夜就要起来了,风大浪大的时候要拼命地划。尤其像风大浪大又逆风的话真的很吃力的,下面的风刮起来有时候响雷,打雷的时候有暴风的,不及时赶回去可能有危险的。”

改革开放后,塘下一带流行办厂做生意,很多人认为“涨虾虮”太辛苦,天气不好时还有危险性,便改了行,村里的捕捞船从两三百艘锐减到了如今的6艘。

上马村村民陈万娒:后生们都去办厂了,我女儿也去做外贸了。我今年已经66岁,体格好就再涨两年,要是体格不好了,就不涨了。青年人不肯传这份手艺,太苦了,钱也赚得少。

虾虮极为娇贵,除怕热外,还忌沾淡水。虾虮从捕捞到生产到加工有着非常严密的的程序,加入盐和红糟拌匀,过筛排除杂质,入缸搅拌均匀后密封五个月,腌制好的虾虮再加入红曲、酒糟,制成的虾虮酱香气扑鼻,咸中带甜,鲜美无比。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生存模式日新月异,虾虮行业已经没落,渐行渐远,如今的年轻人很少知道家乡有一种红褐色叫“虾虮”的鲜美酱汁,曾经让饭桌上多了一道美妙的风景线。


来源 | 瑞安新闻APP

记者 | 潘鹏程 任正 蔡伟

编辑 | 叶玲玲 责编 | 唐亦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