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通海:种植野山椒 拓宽致富路

入村到户宣传,免费发放种苗、地膜,开展无公害栽种技术培训,组织志愿者助农栽种……今年5月份以来,通海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多措并举,在全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推广野山椒种植,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志愿者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栽种野山椒

野山椒味道特辣带浓香,可以鲜食、腌渍加工、晒干出口,市场前景好需求量大。种植野山椒,投资少,产量高。通海县结合蔬菜产业发展实际,以河西镇清水河村、杨广镇落凤村、里山乡芭蕉村三个村委会为主,在全县范围内计划推广种植野山椒400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海县坚持把产业作为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确保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针对种植野山椒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海县不仅给予种苗、地膜补助,还积极争取农产品进出口企业支持,搭建了“公司+基地+贫困户”平台,实行订单生产,确保野山椒产品享受不低于4元/公斤的收购保护价。此外,在开展无公害栽种技术培训、指导的同时,在野山椒栽种相对集中的区域安装太阳能杀虫灯70盏。

农科人员深入杨广镇落凤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搭建订单收购平台

“每亩野山椒预计产量为1500—2000公斤,按4元/公斤的最低保护收购价算,亩产值在6000—8000元之间,减去1000余元的农药、化肥开支,每亩野山椒的纯收入有望达到4000—5000元。”通海县经作站站长刘发伦说。

为切实做好野山椒推广种植工作,通海县成立了野山椒种植项目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提供相关咨询,组织协调销售服务工作。召开农民科技培训会及现场观摩会,使农户进一步掌握野山椒种植技术,为通海县打好“绿色食品牌”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已种植野山椒300亩。

云南网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师云波 摄影报道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