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胶卷、传真到5G发送:新闻照片传输的革命

1944年6月6日,法国诺曼底,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的第一次进攻。罗伯特·卡帕/摄 图片来源:马格南图片社官网

曲俊燕 / 文

1944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随盟军首批进攻部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他是现场唯一的摄影师。奥马哈海滩上横尸遍地,在战火带来的高度紧张之下,卡帕半分钟便拍完了一个胶卷。

回到英国韦茅斯港时,他将几个胶卷寄往八百多公里外的伦敦,等这个重大新闻的照片洗出来已是7天之后。因为暗房师的失误,人们最后只看到了106张照片中的8张,而且画面因冲洗过程中受热而变得模糊不堪。因为技术的限制,近百张独家照片就这样消逝在历史中。

其实在上世纪20年代,通过电报、电话和收音机线路发送传真照片已经成为可能。当时,传真技术被人们视作奇迹,摄影师无需忧心忡忡地寄胶卷,也不用花时间制作照片印样,只需等待电信号的传输在另一头带动打印机跳动。尽管照片的质量比较一般,并且会经过一些后期人工处理,但传真技术已经逐渐推动新闻摄影成为人们心中真相、证据的代言。

二战期间,已经有很多照片通过传真发送。不过传真对硬件的要求很高,需要专用的电话线和庞大而昂贵的机器。

《过渡中的影像:1938—1945年的传真照片》,戴维·佩斯、斯蒂芬·维尔兹著。两位作者对二战期间的一些传真照片做了剪裁、放大等处理,强调了这些经过传真发送和人工处理后的照片所存在的“不真实”特征。

诺曼底登陆过去半个多世纪后,在2019年的一场赛马比赛中,《纽约时报》创意工程师吉米·琼(Jimmy Chion)坐在编辑部,看着摄影记者从现场拍摄的照片以原始格式实时传送了回来。编辑将在最短时间内把照片发到了直播页面,屏幕那头的读者几乎是同一时间看到。照片还幸运地赶上了报纸截稿时间,当天付印。

今年,《纽约时报》与运营商Verizon合作,成立了5G新闻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吉米·琼和同事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将新闻照片更快地送达读者。在5G技术支持下,一张照片的发送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可以实现Raw格式原片的批量传输。不仅照片,视频、音频和3D模型等信息同样能实现零时差传送。近日,吉米·琼发布文章,介绍了他们在运用5G技术提升照片传输速率上取得的成果。

当下,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要拍下几百至上千张照片,只为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而把照片送到编辑手中却是很耗时的,要么通过自带WiFi功能的相机,要么只能将相机卡插入电脑中挑选发送——前提是,网络信号得好。

作为一家国际媒体,《纽约时报》在全球160个国家报道新闻,每天要接收大量的数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突发事件、体育比赛等现场新闻,每早一秒钟发布,传播上的优势就多一分。如果照片在拍摄时就可以自动快速传输,那将会治愈所有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焦虑症“。

其实,早在7年前,《纽约时报》就开始着手化解这种焦虑。2012年,《纽约时报》摄影师、高级编辑乔什·汉纳(Josh Haner)和互动新闻团队合作,发明了“远程照片流背包”(remote streaming photo backpack),实现了新闻图片缩略图的实时传输。这个背包内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用于联网的蜂窝路由器,以及可以一次性将数据传到多个移动网络的多路器。

它的工作模式是,将记者从前方拍的照片压缩后自动传到新闻编辑室的电脑,图片编辑可以预览这些缩略图,从中挑选,并选择性地下载高分辨率的jpeg格式照片。

《纽约时报》摄影师乔什·汉纳背着“照片流背包”。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这套设备让《纽约时报》在图片时效性上竞争力大增,在其官网发布的照片常常比其他网站快几分钟,报纸上的照片甚至可以比别的媒体提前一天刊载。

除了速度更快,背包合并式的连接还使它能在网速受限的环境下正常工作。2013年,美国“超级碗”比赛现场突遇停电,在“背包”的助攻下,《纽约时报》是为数不多的将现场照片发出来的媒体之一。

但这个背包也不是没有缺点。它虽然会简化工作流程,但尺寸过大带来的发热问题,以及数据线容易缠绕在一起,都给摄影师的工作带来麻烦。因此,许多摄影师只选择在重大新闻场合使用它。另外,旧版本的背包无法在报社的服务器上备份所有的照片,未被图片编辑选中的那些,可能就留在相机卡或硬盘里了。但有时候,这些照片里很可能存在潜在的重要瞬间,理应将它们全部归档。

为了进一步研究提升背包的性能,吉米·琼采访了《纽约时报》的多位摄影师、图片编辑、程序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并进行了实地测试。在前文提到的那场赛马比赛中,他将最新版背包交给为《纽约时报》工作的自由摄影师克里斯蒂安·汉森(Christian Hansen)。吉米·琼和同事在办公室中实时监测,并第一次接收全部以原始格式实时传回的照片。他们还能根据照片传回的状态,给摄影师提出反馈。那场比赛出现了冠军选手被取消资格的反转剧情,在焦灼的等待和混乱的信息传递中,最终,汉森的照片比其他媒体至少提前20分钟发出。如果没有背包的帮助,《纽约时报》的优势不会这样明显。

摄影师克里斯蒂安·汉森背着最新版的“远程照片流背包”工作。图片来源:Niko Koppel /《纽约时报》

经过不断的迭代,目前最新版的背包有着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能耗,还将会更轻便。它将有三项实用的功能:

一是可以直接传输Raw格式的原片,而无需压缩,所有的原片都可以在编辑部的电脑中备份;

二是除了连接单反相机,还可以连接一切USB插口的设备,这就使得在突发新闻现场传输360度视频、3D内容等大文件成为可能;

三是可以支持5G设备,在至少比4G快20倍的速度下,40M大小的Raw格式照片不到一秒就能发送完毕。

最新版背包的硬件,能与更多型号的设备适配,实时传输速度更快。图片来源:Serena Parr/《纽约时报》

背包内部。定制的包壳内安装了一个屏幕,可以监测拍照时软件和硬件的状况。图片来源:Niko Koppel/《纽约时报》

吉米·琼预测,在不久的未来,照片流背包的元件构成将会和5G手机一样简单。未来,背包或许会简化成一个可以忽略重量的便携设备,也未可知。

除了在获取新闻和传输新闻上的优势,在用户端,5G也给新闻阅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新闻的呈现方式将更丰富、有活力。《纽约时报》近年来一直在打造精品的沉浸式报道,5G终端大范围普及之后,用户不仅能看到更清晰流畅的画面,还将体验由3D设备拍摄的全新环境。

在探索5G技术和新闻的关系上,《纽约时报》是先行者之一。他们也承诺,每过几周都会发布他们的最新发现,为整个新闻业提供经验参考。

在5G真正普及前,我们对它的认知或许只在于通讯速度的提升。回望过去的几年,4G催生的移动互联网深刻地嵌入了每个人的生活,短视频、直播成为媒介形式的常态。同样地,5G给视觉新闻和整个新闻业带来的革命,也不会仅止步于对速度的讨论,它将带来不一样的媒介形态。5G时代,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一个更鲜活、更沉浸的新闻生态。

孔斯琪 | 编辑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可可托海|在新疆支教|养蜂人|2019两会|代表朋友圈|家庭相册|乡愁|2019春运|农村生活|百年铁路|重庆森林|大货司机|进博会|江河人家|网吧的日本人|草根排球|北京国庆|人工智能|快递小哥|妈妈|海外工厂 |家在东北|雄安春节|资源城市 |动批谢幕|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摄影愚人|剧场摄影|木村伊兵卫奖|大学生看两会|2019荷赛|荷赛调底|女性摄影记者|POY视觉编辑|emoji|旅游自拍|捏脸大战|透纳奖|重复照片|特朗普的摄影师|新闻中的视觉|时尚报纸|马格南|春光照相馆|中国筷子|大卫·霍克尼|东欧摄影|经典电影摄影师|最大摄影收藏地|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西沙群岛|九江决口|耀邦百年|告别铁矛|暗房师退休了|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微光体验营|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年度影展|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