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就像雷区,尊重它,人际关系才能更舒适

文:松云


越界的玩笑

不久前,我辞退了家里做家务的阿姨。

那是个周六的傍晚,看天色还早,我就和女儿提议去进行户外运动。

女儿换衣服的速度实在太慢,眼看太阳一点点西沉,我心里有点着急。却在这时听到房间里正在叠衣服的阿姨居然还在和女儿聊天。

我就开始提醒女儿:“最后再给你5分钟,看不到你到门口来,我们就不出去了。”

女儿气冲冲地从房间里出来,一边嘟着小嘴说:“妈妈,阿姨说你坏话。”

我没有当着阿姨的面询问情况,等我把女儿带出门,女儿对我说:“我刚才没有和阿姨聊天,是阿姨偏要和我说话。你喊我快点出来,我很着急,阿姨就和我说悄悄话:“你妈妈真坏!”

女儿又说:“她说妈妈坏话,她才坏!”

我宽慰女儿,阿姨只是和你开玩笑,虽然表达的方式有点不正确。不管谁说,你心里觉得妈妈是最好的对不对?女儿坚定地点点头。

但我的心已经凉了一半,这样的阿姨不能留。

说得委婉些,你是在和我的孩子开玩笑;说得严厉些,你是在挑拨我们的母女感情,破坏我们的亲子关系。

类似的事之前也发生过几次:不经我同意,想当然倒掉我的鸡汤;我们全家人外出时,擅自将她自己的丈夫带到我家中;甚至有意无意和我提起儿子在家乡造了新房子,差一点钱……

阿姨的做法让我感觉不适。这种不适感从何而来?

因为不当,所以不适。这种不当,是越界将我的鸡汤视作她的鸡汤,随意丢弃;将我的家庭空间视作她的空间,随意让外人进入……

鸡汤没了,顶多我明天再做;家庭空间被人闯入,大不了我顶着这种不适难受几天;

而孩子,是我的底线,你越的界,就是雷区。

越界的热情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就职,那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喊我“小张”。有一天,有位不熟悉的男同事,居然在公开场合直呼我的小名。我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可在公开场合又不好直接劝阻。同事们笑而不语,纷纷投来暧昧的眼光,可我却觉得尴尬无比。

所谓小名,应该是亲密的人才能称呼的。亲人、爱人之间这样称呼既亲切又动听。职场环境严肃而复杂,同事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应该保持疏离。可这位不熟悉的男同事,显然没有注意边界,过于热情和亲昵,让我后来都对他敬而远之。

大学时代,宿舍的女生讨论过一个话题——如果有男生当众给你送花,你会高兴地接受吗?

答案竟然是,极女孩选择欣然接受。

我只接受情感边界以内的人给我送花。”

“我只想把感情留在两人世界,而不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么多观众看着,拒绝会驳了别人面子,不拒绝自己又不舒服。感觉被要挟和强迫。”

女孩们如是说。

超越了边界的热情,实则是一种冒犯。不顾别人的感觉,一味往别人面前凑,又成了别人的一种负担和压力。“吃力不讨好”的做派,实在不是智者的行为。

越界的母爱

演员朱雨辰本来不是非常出名的艺人,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母亲,居然上了热搜榜。

这位母亲说:“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 这句话我很理解,所有的家长都愿意倾尽所有的爱,给自己的孩子。

她又说:“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的位置就顶两个菲佣。”

“他(儿子)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是会干扰的。”

可见朱妈妈,完全把爱和边界感混同了。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对你不设边界,全情付出,所以你也不该对我设边界。

你找媳妇的标准,应该由我来定。因为我能把你照顾得很好,我看得顺眼的儿媳,才能像我一样照顾你;

甚至连你学校宿舍墙上的爬山虎,我也要管,怕它上面有虫子,飞进去咬我的儿子……

朱妈妈的无孔不入,把儿子

透不过气来。

超越了边界的母爱,实则是看低、看轻了我们的孩子,削弱了他作为“独立的人”的能力。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一家人在垦丁的海岸边看海。龙应台想去洗手间,就问儿子:“要不要去上厕所?”

儿子回答:“妈,我要不要去上厕所,我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

“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的问题吗?第二,你不觉得上厕所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

智慧如龙应台,当时也没有立刻想明白。

龙应台说,常常觉得,孩子和她在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

在经过无数次与孩子的较量之后,龙应台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自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们的边界

李嘉诚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狮子”。

让别人知道,你再仁慈善良,我们的关系再好,也有边界、有原则、有底线,并且圣神不可侵犯。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这是我的家,我的空间,我的财产,我的孩子,而不是我们的。雇佣关系就是服务关系,边界清晰明了。

同事之间谈的就是工作,私事家事应该放在家里谈;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边界的存在,会少了很多“婆媳关系”、“亲子问题”;关系不亲密的人,不必太熟络;交往不深的人,不便坦露心迹……

守住自己的领地,也不唐突他人领地,互相尊重和遵守彼此的边界,才是舒服和惬意的关系

前方如果是雷区,请不要随意越界。


小芒说:

与人交往,每个人都应该有边界意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边界线,留言和小芒说说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