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位上将有五十六位都是战将,惟他独立指挥过军队,双重国籍


共和国的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中,有五十六位属于开国元勋的麾下战将,只有叶飞上将例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叶飞都是以主帅身份在带领队伍搞革命。

叶飞的父亲叶荪卫是福建省南安市金淘乡人,母亲麦尔卡托是具有西班牙血统的菲律宾人,叶飞于1914年5月诞于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拥有中国和菲律宾双重国籍。

叶飞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对他进行英语教学,并把菲律宾各报刊上刊登的有关中国的时事政治的消息读给叶飞听,叶飞幼小的心灵里就产生了要报效祖国的理想。

1919年,父亲带着五岁的叶飞回国。

故乡福建南安,叶飞读完了小学和中学。

1928年5月,14岁的叶飞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成为厦门地下党中最年轻的革命者。

1932年3月,叶飞转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指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闽东地区巡视,开始参与在闽东地区创建和领导红军的工作。

1933年,叶飞领导了霍童暴动,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

叶飞就指挥这支红军游击队频频打击敌人。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血腥事件:某天,叶飞约一名游击队长到狮子头客店谈话。敌人侦知此事,调出几十个特务前来抓捕叶飞。在客店,叶飞被这群特务抓了个正着,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被敌人摁在地下乱拳相殴。叶飞被打得晕死了过去,敌人干脆拔出枪,在他的脑袋和胸脯连开了几枪。

看着已经被打成了马蜂窝的叶飞,特务队长还不死心,伸手摸了摸他的鼻孔,确认叶飞已经死亡,挥挥手对众特务说:“没气了,我们走吧。”

特务走了许久,游击队才匆匆赶到,将血肉模糊的叶飞抬回去抢救治疗。

奇迹发生了,三天后叶飞醒了过来。

老百姓们说,叶飞的命大,是打不死的将军。也从这之后,叶飞有了“打不死的铁将军”的称号。

1934年4月,发生了福州代理书记陈之枢叛变事件,福州地区的党组织因此遭到破坏,闽东地区党组织与福州的联系中断了,与上海中央局的关系也中断了。

叶飞的游击队成了一支孤军。

这种情况下,叶飞当机立断,以上级特派员的身份召集了一次会议,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

1934年9月,特委在宁德地区宣布成立“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年仅二十岁的叶飞任政委。

这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临时特委的其他几位主要领导先后牺牲或离去,叶飞便成了队伍的主心骨,领导闽东根据地的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2月,叶飞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在福建政和与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会师,组建了闽浙临时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兼任宣传部长,仍指挥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政和、寿宁等地活动。粟裕、刘英指挥的红军挺进师则在浙南活动。

这期间,叶飞担任特委书记,后来又以特委书记、独立师政委的身份兼任独立师师长。也就是说,叶飞已经成为闽东地区党政军一把手,是名符其实的一方主帅。

新的省委成立之初,闽东和浙南关系很好。但刘英工作上很“左”,常常乱批评人,还下命令粟裕逮捕叶飞,押送省委。

粟裕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文章中写道:“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了起来。”不过,在被押送途中,在粟裕的暗中帮助下,叶飞逃跑了,回到闽东红军独立师。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叶飞只得切断了与粟、刘的联系。在以后的游击战争中,叶独力支撑,把闽东独立师近乎完整地保存下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叶飞在长期与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顺应形势,主动与敌人谈判,最终迫使国民党同意将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

叶飞回忆说:改编用的番号是我们提出的,当时还不知道国共两党已经达成协议成立新四军。听说闽西有部队用了抗日游击支队的名义,所以我们也用了这个番号。当时我们有个想法,什么番号都是暂时的,中央会有统一部署。但是我们坚持组织上是独立的,国民党不能干涉我们的内政和委派干部。

从此事不难看出,叶飞的政治和政策水平是相当高的,具备了一个统帅应有的素质。

叶飞的第二支队于1938年初按新四军的统一编制,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为团长。

新四军初建时只有一万零三百人,编八团,构成新四军基本力量的南方游击队主要是:闽西南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的约一千二百人;湘鄂赣地区傅秋涛等人领导的约一千一百人;闽东叶飞领导的约千人;鄂豫皖高敬亭领导的约九百人;浙南粟裕、刘英等领导的六百人;赣南项英和陈毅领导的约三百人;湘鄂地区谭余保等人领导的约三百五十人。

由些可见,在极其艰苦的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叶飞作为闽东地区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其贡献并不低于项英、陈毅、谭震林、粟裕、高敬亭等著名的领导人。

告别了闽东地区后,1939年5月,叶飞奉命率团与无锡、江阴等地游击队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任副指挥。6月指挥夜袭浒墅关车站,使宁沪铁路线一度中断。7月下旬突袭上海虹桥日军机场,烧毁敌机4架。后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任纵队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5月,陈毅让叶飞过江到扬州附近的郭村建立据点。

郭村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管辖的地盘,他当然不允许新四军进驻郭村。而早在叶飞过江前,陈毅为了争取李明扬、李长江抗日,曾到泰州与二李达成口头协议,由新四军暂借郭村。

可是,叶飞进驻郭村后,韩德勤却命令李长江率领13个团进攻郭村。

陈毅特别叮嘱叶飞:李明扬、李长江是中间势力,是我们团结的对象,韩德勤如果派他们出兵干涉,我们只能说服,万万不可动武。

对此,叶飞派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赴泰州同李长江好好谈谈。

可是,这个时候的李长江已经反悔与陈毅的协定了,铁了心要开战。

叶飞在犹豫要不要还击时,陈毅又发来了“不可在郭村御敌”的电报。

打还是不打呢?

是听陈毅的还是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呢?

权衡再三,叶飞最后认为这一仗关系到新四军在苏北能否立足和发展,如果不打,新四军就无法打开挺进苏北的缺口,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

叶飞于是作出惊人的独立作战、还击敌人的决定。

他在作战会上说:“陈司令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他不在这里,而且他只到过吴家桥,没有到过郭村,不了解这里的地形、群众条件和敌情。共产党讲话办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我们前线指挥员最了解情况,要敢于独立负责,这才是真正对陈司令员负责!对党负责!”

经过通盘筹划、精心设计,叶飞就以自己一个团的兵力粉碎了李长江指挥的13个团的进攻。新四军也因此在苏北打出了威风,站稳了脚跟。

郭村战斗临近结束时,陈毅从江南溧阳赶到郭村,了解情况后一个劲地表扬叶飞在关键时刻敢于负责的精神。

在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叶飞的第六团发展成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这支部队能攻善守,屡建战功,后来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至今还在我军的编成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