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纪录」溪北东埔涂氏祠堂


位于常太镇溪北东埔涂氏祠堂位于溪北村东埔125号,土木结构,石重壁。坐北朝南,三开间上、下厅,正中大门,左右两旁有窗,过下厅,天井东西两侧有旁门,上厅堂后墙有一窗。计三百平方米。涂氏祠堂的木雕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感染力。大门前置一对门枕石,大门上槛突凸的一对六角形门簪开光浮雕花鸟图案,精雕细刻。雀替构件浮雕人物,双面透雕花卉。挑檐支承的两吊筒柱作倒吊莲花圆雕,花卉层层向纵深精雕细镂。廊檐月梁开光浮雕香炉、花瓶插花、绶带等博古图案,仿佛有香味、花香味扑鼻而来,使人怡然安祥。廊桁底面开光浮雕凤凰、蝴蝶、花卉等图案。进大门抬头看见一对连楹,连楹木长伸,造型特别,分三段式,底部浮雕云纹,往上依次为铜钱、束腰绶带板、葫芦。雕刻工艺精美。右边束腰绶带板上刻有楷书“福集南昌”(祖籍江西南昌)四字。左边束腰绶带板上刻有楷书“祠兴东土”(东土:东埔)四字。涂氏祠堂原大门楹联:“南昌故郡,翰苑名家。”涂氏宗祠大门门簪上一对葫芦形匾钉,原挂有清末涂家翰林院编修、侍讲涂庆澜楷书“进士翰林”匾,上款:“光绪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仲冬吉旦。”下款:“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裔孙庆澜。”庆澜工书法,此匾楷书四大字,笔力遒劲,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匾基本保存完好,今取下由族人保管。

涂氏祠堂建筑构件的木雕技艺高超,艺术水准高,体现莆田木雕的传统工艺魅力。至今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原厅堂后部供奉历代祖宗的神位牌,子孙要依次到厅堂祭拜祖灵,以祈列祖列宗的庇荫。一九五八年起祠堂被用作常太粮站仓库,祖宗神位牌被毁。一九八零年左右祠堂归还涂氏族人。涂氏祠堂建筑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不仅有精湛工艺的木雕和涂庆澜题匾吸引游客,更因涂氏家族自明代起人才辈出,明有翰林涂翠峰,清有翰林涂庆澜,民国有惠安县长涂开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一九九六年止,副县长以上级别的有涂元怿、涂传昌等八位,教授、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以上的有涂元晞、涂元济、涂洁莹、涂树基等二十七位。他(她)们为涂氏祠堂光宗耀祖,更为社会做出贡献。现举例如下:

明代:溪北东埔涂氏家族始祖涂翠峰(1517—1591),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官安徽凤阳府知府。生于明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十一月初七申时,卒于万历辛卯十九年(1591)五月十一日子时。享年七十有五。墓在溪北后坑井顶。

清代:涂正英(字伟堂),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截取知县,就广文职,历任彰化、安溪、政和、建宁各县学官。掌教台湾书院、兴安书院课士。光绪十一年(1885)冬卒,赠通议大夫。著有《慎余斋文集》行世。墓在莆城西关霞磨之佛岗山。

涂庆澜(1837—1911),字海屏,别号耐庵。清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十月初五日午时生,同治元年(1862)以拔贡应顺天乡试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光绪二年(1876),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光绪五年(1879),赴黔(贵州)主考,旋丁母忧回莆。光绪八年(1882)还朝,充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又加衔侍讲。光绪十一年(1885),奉命分校顺天乡试。先后两任考官,所得多贤能之士。会元刘培、状元赵以炯皆为其门生。光绪十一年(1885)冬,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闻父病笃,兼程奔视,抵家而大封翁(伟堂)病故。在籍守礼。光绪十四年(1888),莆阳郡守施敏先招庆澜掌兴安讲席。光绪十五年(1889),以召入都,仍奉派充各馆差。庆澜与御史江春霖诸公在京贾家胡同新建莆阳会馆,新馆落成,庆澜喜撰《莆阳新馆落成》诗,并手书莆阳新馆第三进景贤堂(供奉天后)的“景贤堂”匾,还为天后神龛题写了对联:“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光绪十七年(1891)、二十年(1894),两次京察一等,但因不附权势,未升一官。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以知府分发浙江,奉委杭嘉湖阅操八营水师,差竣,复委江干厘局,从事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庆澜告归莆阳,修葺华园旧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兴安书院山长庆澜协同兴化知府赖辉煌及翰林院编修张琴、刑部主事关陈谟等筹办新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五成立“兴郡中学堂”(莆田一中的前身)。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华园旧墅,享年七十有五。墓在莆城西关外枫叶山。门人、邑人浙江省补用道吴鸿宾撰其墓志铭,石藏莆田第一文化馆。庆澜工书法,精于楹联撰句。其著《国史昭忠列传》及《大臣传》二十卷、《莆阳文辑》五卷、《国朝莆阳诗辑》四卷、《荔隐山房诗草》六卷、《进奉文》、《荔隐居日记偶存》、《荔隐居楹联偶存》、《国朝耆老录》、《荔隐居卫生集语》、《荔隐山房文略》等皆梓行。庆澜晚年依然致力于整理莆阳先贤著述,在当地书院讲学,为莆田文学的传播、繁荣以及当地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述在地方文化史、区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吴国柱)



来源:今日城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