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荐书|过去四十年,生活里面的文化大家冯骥才是这样的

冯骥才

冯骥才的名字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对成年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挑山工》《珍珠鸟》早年就登上了小学语文课本,《雕花烟斗》《三寸金莲》等小说更是早早地被成年读者们津津乐道。从1979年步入文坛至今刚好四十年,创作背后的生活感悟、人生智慧浓缩、凝结,便有了刚刚面市的这本冯骥才生活散文集《世间生活》。关于这本新集子,冯骥才说:“我相信,真正的冰冷在世上,真正的温暖在人间。”

《世间生活》

《世间生活》一共辑录了冯骥才的60余篇生活散文,创作时间从198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其时间跨度达到了近四十年,其中有《珍珠鸟》《灵感忽至》《往事如“烟”》等名篇,也有冯骥才聚焦近年生活感悟的《结婚纪念日》《房子的故事》《为母亲办一场画展》等作品。

长久以来,冯骥才一直被称作有“四驾马车”,即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领域均有斐然的成就,也正因如此才被称作当代文化大家之一。先学画,后又以“伤痕文学”进入文坛,,随后又在1990年前后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而奔波。这背后生活中,或者说大家见惯了的文字后面,冯骥才的生活是怎样的,本次新出的《世间生活》应该可以作出回答。

具体来说,《世间生活》共分四辑:“人生感怀”“生活雅趣”“人间生灵”“旅行印象”。其中,“人生感怀篇”多为冯骥才对人生中的某些重大际遇或亲友交往的感慨之作,也有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想;“生活雅趣篇”则记录冯骥才工作之余的生活趣味,有书画音乐,更有遛摊寻宝、香烟美食,幽默风趣的文字,流露出他“物皆有情”的真情感悟;“人间生灵篇”不仅写春秋冬夏、花鸟鱼虫,更有世间之人、人间之情,如《珍珠鸟》《挑山工》等散文名篇都收录在此篇中,同时其中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温情之作;第四辑“旅行印象”则收录了冯骥才游历国内外的自然散文,国内多地的走访名为旅游,实际上都是冯骥才参与其中的文化守护之旅。

冯骥才生活中的样子也在这些文字中浮现了出来。比如,他在自己的散文名篇《往事如“烟”》中就详细回忆了自己学会抽烟的过程。“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抽烟久了,他也总结出了烟的魅力所在:“我看烟的魅力,就是在你把一支雪白和崭新的烟卷从烟盒抽出来,性感地夹在唇间,点上,然后深深地将雾化了的带着刺激性香味的烟丝吸入身体而略感精神一爽的那一刻。即抽第一口烟的那一刻。随后,便是这吸烟动作的不断重复。而烟的魅力在这不断重复的吸烟中消失。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事物的魅力,都在这最初接触的那一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