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献分类法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架的类目表。它是类分文献、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种等级体系分类法。它不仅应用于各类型图书馆的藏书排架和组织目录体系,绝大多数的文献检索系统也都是按《中图法》的分类体系编制和提供服务的。该分类法由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于1974年出版,并经过多次修订与再版,目前已修订至第五版。

《中图法》由五大部类、22个大类、8个通用复分表、66多个专类复分表、51881条类目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类体系。为体现整部分类法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基本类列于首位,“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分别按其知识的逻辑关系列为第二、三、四位,最后一个部类为“综合性图书”,收录些内容涉及面广、类无专属的文献。

《中图法》的标记制度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小数层累制,除“工业技术”类外,其余各大类均用1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一级类目名,并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顺序。根据各学科的内容需要,大类下再分各级子类目,各子类目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分类号。数字的编号顺序,采用小数层累标记制。号码的位数代表相应类目的分类等级。当一个分类号的数字超过三位时,加上小圆点“.”便于区分。以上基本构成了《中图法》的分类体系。

有关不同学科的同一类图书(如工具书、教科书等)亦可按上述分类查找。为了与一般图书相区别,有时在分类号末尾增加一个带有统一连字符的复分号,形成新的更专指的分类号。例如《中国内科年鉴》的分类号是“R5-54",其中“R5”是“内科学”的分类号,“-54”是复分号,表示“年鉴、年刊”。常用的复分号有:

-41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课程

-42教学方法、教学参考书

-43教材

-44习题、试题及解答

-45 教学试验、实习

-49 普及读物

-5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51丛书(汇刻书)、 文库

-52全集、选集

-53论文集(会议录、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

-54年鉴、年刊

-6参考工具书

-61名词术语、词典、百科全书(类书)

-62手册、名录、指南、览表、年表

-63产品目录、样本、说明书

-64表解、图表、图册、谱录、公式、地图

-65条例、规程、标准

-66统计资料

-67参考资料

-[7]文献检索工具

此外,为了能同时满足文献标引和文献检索的需要,我国在《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的基础上又编制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它是两者兼容的体化信息检索语言,共收录分类法类目5万多个,主题词及主题词串21万余条。《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分为2卷,第1卷为“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2册),第2卷为“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4册)。“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中的每条对应款目分为左、右栏两部分,左栏是分类号、类名和类目注释,其格式与《中图法》基本相同;右栏是对应的主题词和主题词组配标题以及注释。利用该表进行文献分类标引或检索时,主要是利用左栏,由大类到小类逐步缩小范围,从而找到与文献内容相符的类目。这等于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标引或检索。利用“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进行文献分类标弓或检索,实际上是把它作为《中图法》类目索引使用。当难以确定某个主题概念属于分类体系中的哪个类目时,可从该表入手,先查出对应的分类号,再查“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进行核对,从而确定具体分类号。

目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日益突出,学科发展速度发生了变化,相关学科文献量増长更为迅速,《中图法》逐渐跟不上学科发展,明显滞后于学科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出版速度更快,文献量增长也更快,《中图法》类目变化的滞后性尤为突出。

《中图法》医学类目也是如此,滞后于医学学科的发展,但总体上反映着医学学科发展。例如信息技术学、图书馆情报学和各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科学——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研究与实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作为一口学科则是于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提出。我国医学信息学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20世纪90年代来随着医学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相关文献数量逐渐增多,并保持持久性,于是在2010年出版的《中图法》第五版中增设民-058医学信息学。1990年出版的《中图法》第3版新増R181.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这与近几十年,流行病学的应用主流逐渐从发现疾病病因更多地转向窒各种健康问题流行程度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及卫生沮织管理性评价等应用有关。

华译SCI服务:医学SCI论文、基金标书、母语翻译润色、实验数据分析服务,如需了解详情,请加我们售前客服QQ/微信:678677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