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用一场特别的快闪,告诉祖国藏乡的巨变

跟着“快闪”进乡村 “小亮点”看大变化

——“和阿爸阿妈一起,向国旗敬礼”主题快闪活动侧记

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公路两旁栽种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摆,砖木结构的农家宅院错落有致,宽敞漂亮的文化广场映入眼帘……美丽、整洁、文明,这是甘南越来越多的乡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走进农牧村,新时代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为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9月25日至27日,州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和阿爸阿妈一起,向国旗敬礼”主题快闪活动,走进农牧村,在国旗下唱响时代欢歌,营造喜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活动期间,记者通过村中的“小亮点”,看到我州新时代农牧村的大变化。

活动的第一站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

云雾散尽,清晨的阳光温柔的撒在每个人脸上。活动还未开始,趁着准备的空档,尕秀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玩儿起“气球大了、气球小了”的游戏,欢乐的笑声回荡在文化广场。

“快闪”开始了,尕秀小学的孩子们和群众手拿小国旗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齐唱国歌,高亢激昂的旋律响彻草原,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与牧民群众脸上绽放的质朴笑容相映相融。

活动中,精彩的红歌串烧和锅庄舞表演吸引了途径尕秀的各地游客,山西游客袁贵英告诉记者:“我是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看到了甘南的美丽风光,一到甘南就被尕秀村的美景吸引住了,碰巧又遇到“快闪”活动,我完全被甘南人的热情和欢乐的气氛所感染,甘南是个好地方,我还会带着朋友们再来。”

临近中午,央庆牧家乐的贡保加为大家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烩菜。听贡保加说,他家的牧家乐是2017年开起来的,自己也通过技能培训当起了大厨,经过2年的经营,牧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也为全家人带来了不菲收入。正说着,来自马来西亚的黄千玲一家人进门来点餐,忙碌的贡保加又赶紧去招呼客人了。

小小的牧家乐成了贡保加家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如今的尕秀,在成为我州创建的第一批“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后,又“变身”成为旅游专业村,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我州深入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立足藏区农牧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统筹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基层党建等工作,全面补齐农牧村基础设施短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活动的第二站,走进卓尼县百年藏寨尼巴镇尼巴村。

600余名学生、教师及乡村干部、普通群众聚集到尼巴学校,井然有序地围绕国旗肃穆站立。在同唱国歌后,大家齐唱《一个妈妈的女儿》,场面震撼而感人,20名基层村干部激情澎湃的诵读了诗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在“红色演讲”环节,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向大家分别讲解了腊子口纪念馆的长征精神、杨土司纪念馆的红色土司故事、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大灾大爱的感人瞬间。让大家了解曾经的苦、感恩今日的甜,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孩子们听的格外认真。

腊子口纪念馆讲解员毛欢欢说:“作为讲解员,让更多人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迭部时的历史,向更多人宣讲腊子口战役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和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硬骨头腊子口精神是我的职责,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增强民族自豪感。”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讲解员们以小见大呈现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干部、群众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近年来,我州充分保护、开发宝贵的红色革命遗址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革命传承、教育引导和红色旅游的社会文化功能,建设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知苦才懂甜,红色遗址对于引导青少年和党员干部追忆党的成长历程,感悟今日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进行的。

一进村子,几顶漂亮的黑牦牛帐篷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阿木去乎镇党委副书记司政华介绍,这些正在打造的黑牦牛帐篷属于村集体经济,是以群众土地入股、政府投资、企业参与、人均分红的模式进行运营的,主要为了展示当地民俗文化、转变群众思想、吸引过境游客、发展旅游业为当地群众增收而打造,现在基本建成,还未正式投入运营。

活动中,200余名学生、家长、老师、乡村干部参加升国旗仪式,仪式后大家以“快闪”形式向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深情告白。随后,女子群舞《丰收》、女声独唱《握住世界的手》、男女群舞《牧场欢歌》及合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等节目一一上演,路过的群众纷纷被悠扬的歌声吸引,现场人员越聚越多,快闪活动持续推进,整场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气氛热烈,铿锵的节奏、深情的歌唱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阿木去乎镇通过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环境革命等工作加快了脱贫步伐。积极引导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创办小微企业,农牧民群众自发成立合作社,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致富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生产生活的热情不断高涨,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

在村文化广场的长椅上,大家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在修葺一新的校园中,大家坐在一起欢乐学习,在干净平坦的村道上,各种农畜产品正在运往全国各地,在家家户户屋前的红旗下,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铺向远方,黑力宁巴村用一件件小的改变汇聚了大的力量,从一个深度贫困村蜕变为生态文明小康村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和现代化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表达草原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敬意、热爱和祝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州各族儿女携手奋进、戮力同心,在甘南大地上谱写了和谐发展、团结拼搏、勇奔小康的壮美画卷。几年前的贫困村、落后村,修了水厕,盖了新房,村子人居环境美了,腰包鼓了,大家的精神头儿也更足了,相信,小村庄都会一个接一个的大变样。

甘南日报记者 李桢 高淑兰 扎合才让 邓永强

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编辑:邓永强

审核:后晶晶

关注最走心的微信公众平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