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佛中医记忆】骨伤科龙头引领,现代化中医名院腾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和人民面貌发生了深刻改变。而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佛山市中医院也从几家联合诊所发展成为连续8年位居地级市中医院榜首的三级甲等医院,走过了63年时光。

国庆前后,我院将陆续推出“70周年▪佛中医记忆”专题报道,回顾专科建设的重要节点,书写医院与国家同奋斗的那些故事。

5G技术与机器人赋能

开启骨科手术新纪元

今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院长、骨科专家刘效仿在手术室外,使用5G手机,通过超高速网络视频指导手术室医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实施股骨颈骨折手术。全高清、无延迟、有如亲临手术现场般的展示,让众人为之惊叹。

刘效仿院长远程指导全国首例5G骨科机器人手术

“5G网络画面很清晰,结合我们的机器人,误差是0.8毫米。过去,这样的高难度手术要有十几年经验的医生才能完成。”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吴征杰说。据悉,自2017年9月医院引进华南地区首台国产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我院骨科机器人临床科研应用团队已先后对近200例病人实行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应用日臻娴熟,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今年8月,佛中医作为全国首批医院荣获“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创建单位”称号

2017年,刘效仿院长(中)率先开展华南地区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操作

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双重赋能下,踏入新时代,佛中医开启了骨科手术新纪元,再次刷新骨伤科这一龙头专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这一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至今63载,始终活力依然,品牌影响力强大,与专科多年来始终秉承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密不可分。

岭南骨伤流派奠定基础

正骨手法成金漆招牌

以李才干为首的骨伤世家是清末民初佛山骨伤科学派的重要流派之一。第二代传人、著名岭南骨伤科专家李广海确定了“治伤从瘀”的原则,并于50年代参与了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的创建。第三代传人、省名中医陈渭良教授在李氏“正骨八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创造性地对传统正骨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代表意义的“正骨十四法”

陈渭良(右)与钟广玲(左)进行正骨复位

目前,骨伤科在治疗骨关节损伤及骨伤科危重、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的诊疗风格和优异的疗效,让专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1994年,医院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3年成为“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国际培训基地”;2012年,被遴选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并在今年通过验收,是佛山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如今,骨伤科薪火相传至今已有五代传人,正骨手法在不断传承创新中焕发光彩,成为医院的一面金字招牌。2018年,“中医正骨疗法(佛山伤科正骨)”还入选第七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还正在申报国家非遗项目。

向公众推广“佛山伤科正骨”“佛山伤科制药”非遗传承项目

紧扣时代脉搏

技术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疾病谱逐渐发生改变,李广海时代的刀伤火炮伤已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交通意外、工业创伤占比上升,危急重症病人逐年增多,治疗难度也随之提高。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骨伤科坚持西学中用,派员外出学习西医理论和外科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工作。这份敢为人先的气魄,也让我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骨外科手术的中医院之一

而在博采众长的理念引领下,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经验,骨伤科逐渐细分出11个二级专科、16个病区,其中包括足踝、运动医学及骨肿瘤等新兴科室,床位1057张,2018年出院3.91万人次,年手术3.04万台次,年门诊病人超过62.82万人次,门诊实行24小时应诊。

该科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与技术,开展多项高难度及先进手术。十指离断再植、3D打印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外固定、肢体矫形术、关节镜、椎间孔镜,脊柱矫形手术、大面积骨软组织缺损修补、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定位等不少手术项目,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专科也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运动医学科留英博士赵立连等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推动专科软实力不断提升。此外还与外国顶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德国足踝外科、病理学、骨病等方面的顶级专家来院驻诊,推动相关医学领域的国际化进展。

德国足踝外科顶尖专家签约成为我院客座教授

学科建设还注重强强联合,2018年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骨科中心,在医教研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推动骨科临床及科研水平提升,为骨科患者乃至全国骨科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同年,广东省、佛莞两市及卫健局支持下,我院与东莞市中医院的骨伤科正式结成专科联盟,集中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两地民众。

专科制剂研发众多

医药科研水平提升

除了技术了得,骨伤科还拥有55个专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凸显中医疗效优势,包括伤科黄水、陈渭良伤科油、清香止痛乳膏、李广海跌打酒、白药膏、骨补丸(口服液)、三七化瘀丸(口服液)、复元饮、体能口服液等。

其中,有“镇院之宝”之称的伤科黄水,自1957年起由陈渭良教授查阅古书、古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功效,临床可用于各种闭合及开放性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它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用中药水剂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空白。

数十年来,伤科黄水经历了十多次改良,相关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有10多项。近年医院还努力推动其向中药新药转化,先后获得省中医药管理局300万元和市科技局2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其药学、主要药效学、毒理学和透皮吸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优化制备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制剂中心主任李子鸿介绍,医院已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采用现代高分子材料研制新型凝胶剂,改变药物的原剂型和给药方法,将传统制剂转变为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产品

截至目前,我院骨伤科制剂已获专利3项,6项正在申报中,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进一步巩固我院在骨伤科诊疗和院内制剂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推动整个佛山地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制剂中心对伤科黄水的研制进行讨论

乘“登峰计划”之风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经过近半世纪几代佛中医人的辛勤付出,骨伤科如今已实现品牌输出。而随着佛山市中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实施、医疗联盟不断扩展、互联网技术力量加持,专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风口。

我院入选佛山市“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之一

去年,该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华南地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被遴选确定的骨伤专科。今年还作为广东省级中医骨伤重点专科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带动70多家医院的骨伤科在管理、质量、服务、安全、疗效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实现提升。

骨科中心主任关宏刚表示,中心将在医院的领导下,积极完成以上项目,并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重大疾病诊疗和疑难危重病症救治能力,同时还将积极建设创伤中心和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培训基地。“通过优化诊疗和管理模式,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在全国本专业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佛山市中医院院长刘效仿表示,骨伤科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找准并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实现中国梦、中医梦而不断奋进!

作者:张键怡

摄影:冯灿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今日朗读者

青年团员

何雪梅(左)

黄键健(右)

- END -

举报
评论 0